“刺毛虫”的故事


过去,每年到了端午前后,在阴暗潮湿的房子里,往往会出现一种浑身长着棕黑色毛的“刺毛虫”,老从瓦檐顶上往下掉。要是爬到人的身上,皮肤就会隆起一块块红肿疙瘩,又痛又痒难受死了。谁见了刺毛虫都害怕,都讨厌它!所以人们在端午节都要备上雄黄、艾叶一类中草药来薰杀毒虫。这种民间传统的除虫灭病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至于“刺毛虫”的来历,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呢:
  从前有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叫做黄艾,他早年就死了爹娘,又没有兄弟姐妹,全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家里一向穷得叮当响,直到黄艾四十多岁了还讨不起老婆。邻居乡里见他起早贪黑,自扒自啄,回到家来又是冷冷清清的,实在可怜。大伙虽然有时也帮忙操劳或给接济点什么,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好心的乡亲们都劝黄艾说:“你劳累了半辈子,也该成个家了,娶了媳妇有个好帮手,每天劳动回来是辛苦了,但起码茶饭也是现成的。”黄艾虽然心里愿意,但考虑到自己年岁大,家底薄,谁家姑娘还肯嫁给我黄艾这样的穷光蛋?!想想没有什么指望,也就把娶亲的事给搁了下来了。
  事有凑巧。有一天,邻村的王媒婆找上门来,说是山那边有家姓夏土财主的大闺女要寻个“主字”(即丈夫的土话)。夏家扬言:不嫌身家子弟,不争聘金财礼,只要不当“填房”不是“二婚”,能嫁在邻村近土就行了。原来这夏家大闺女,当她还年轻时,仗着老子有房有产,总想找个门风相对的白面书生才肯下嫁。多少年来她七挑八拣,高不成,低不就,结果没有一个中她意的。老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谁知“岁月不留人”,一直拖到今年都三十七了,还是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眼下火烧眉毛了,才干着急,整天捶门敲桌,吵吵闹闹,弄得她老子也愁得没办法。现在只好降低身价,囫囵嫁出去,也好了却一桩心事。王媒婆最后还隐隐约约地漏出一句:“夏家姑娘别的都好,只可惜手脚不大勤快。”黄艾暗想,反正我黄艾有的是气力,平时多干些活也没有什么。何况自己已经是四十出头的人了,眼前这个机会来得不易,还是将就了吧。古话说:“饥不择食”就是这样,黄艾刚一点头,王媒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欢欢喜喜地帮他上夏家提亲去了。
  一切顺利。到了这年冬季,一顶花轿就把夏家姑娘给抬进门来了。婚后,夫妻俩倒也和睦恩爱,只是新娘却懒得有些出奇。比方说吧,叫她煮饭,她宁可挨饿也不愿意动手;衣服脏了,从来不洗,脱下的脏衣服往门背后一挂,等身上的穿脏了,再找出门后原来的那一件,这样反复轮流替换着穿。到了后来,她换下来的裤子打直放在地板上,都能立得起来,你说该有多脏了?黄艾是个老实人,看她这样邋遢,又不便发火,只能暗暗地自叹命苦,自认倒霉!还跟打光棍时一样,每天劳动回来仍然是自己动手做饭、洗衣、收拾房子……
  有天夜里,黄艾忍不住对妻子说:“你来我家也有一年半载了,你不看看人家的姑娘媳妇不但洗衣、做饭、养猪、带孩子,还能抽出时间扎纟齐、捧线、织成纟齐布做衣衫哩。”妻子听后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何难,你不给黄麻叫我扎什么纟齐!”黄艾以为她真有这门手艺,满心欢喜,第二天就弄回几斤苎麻交给她。从这以后,黄艾每天收工回来,都看到妻子在摆弄麻线,认为妻子果真还有这一手,心里也踏实了。却没有想到,每天趁丈夫在家时,她忙着绕麻线,等他下地去了,再把绕上去的麻线重新拆开来。到傍晚丈夫收工回来时,又照样绕了上去。只见她绕了又拆,拆了再绕,天天如此。
  有一次,黄艾要出乡换稻种,估计来回要花三天时间,生怕妻子不会烧饭,临走前替她煮上一大锅米粉放着供她当饭吃。三天以后,黄艾回家掀开锅盖一看,只见吃剩的米粉全都馊了。原来她光吃现成的,三天来一次也没曾起火加热过,长时间沤在锅里,哪有不变质的呢?又有一次,正逢夏收夏种季节,有人请黄艾到外乡去帮工。他又担心妻子的吃饭问题,在临出门的前一天晚上,特地为她烙了一块特大的饼子。心里盘算,饼子不容易发馊,吃起来也方便。黄艾还不放心,甚至帮她把大饼钻个洞,用绳子穿起来,让她挂在脖子上,而且告诉她,什么时候肚子饿了就随时啃着吃。他认为万无一失了,才安心出门去。
  妻子一见丈夫出了远门,乐得睡起懒觉来。反正她躺着不用动手,张口就能咬得到烙饼,真是舒服极了!
  不料,连日来因气候多变,耽误了农时,黄艾一时赶不回不来,好容易挨到第十三天,当他急急忙忙跑回家来,推开房门一看,天哪!妻子已经直挺挺地饿死在床上了。再看挂在胸前的大饼,只在靠近嘴边能啃到的地方缺了一个角,其余离开嘴巴稍远的地方,还是好好的。黄艾这时又伤心,又气恼!他想,妻子既然死了,埋怨也没用,还是找件稍微象样的衣服让她穿着去。他忽然记起当初曾经交给她的苎麻,现在大概已经织成布了吧,于是顺手打开妻子的衣箱,谁知里面除了一团杂乱不堪的烂麻线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了。黄艾这时也没了主意,只好把自己平日劳动时穿的旧棕衣给她盖上。他这一盖不要紧,过了一会儿,从旧棕衣下居然爬出一条条像披着棕衣的“刺毛虫”来了。


# “刺毛虫”的故事    {最后编辑时间:2019-06-05}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