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生儿的传说


(一)
  相传早年间,宁德城关有一个李员外,家资万贯,良田千亩。李员外年近半百,却未生男育女。李家大族,各房凯觎其家财,争相以子继承。族长还扬言不许抱子、买子,生女招婿都无权继承遗产,违者不准进祠堂、上族谱。李员外为人忠厚,认为宗法不可超越,自叹命辰不好而已。因此,看破世事,把家财大量施济穷人,受其恩惠者都为李员外祷告。善有善报,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李员外的安人红潮不来,终日呕吐爱酸,李员外喜出望外,到处焚香礼佛,祈求得天赐一麟儿。家人怀孕期间,他照顾备至,拨来老妈子大丫头伺奉,不敢使安人行走一步,怕动了胎气。分娩时,阖家门窗、橱柜、箱屉大大敞开(按民俗取其开得大,出得快之兆)。入夜,红烛高烧,如同白昼,人来人往。等到午夜仍未见婴儿临盆,李员外急得如热锅上蚂蚁。这时,有一个巫婆蔡娇姑前来求见,她说:“天降贵人,应逢吉时,夜阴日阳,当在天亮之际出世,现有百神庇护,不必忧虑”。李员外听了心才稍安。翌晨,未闻婴儿啼,却闻大人哭,巫婆耳尖拔脚先跑,安人难产身亡,李员外哭得死去活来。管家忙叫人卸去喜幛,吹熄红烛,换上素帏,点起白烛,男男女女穿戴孝服,全府一片哀伤凄恻。
  四邻都怪老天爷不长眼,族人背后却幸灾乐祸。凶亡不敢停柩,即日殡葬于单石碑祖上墓旁边李员外的“寿圹”①中。
  (二)
  单石碑在县城北郊外,离城不及五里,为进城必经之处。中午过客虽多,但不在这里用膳,只在这里吃些干点充饥,故光饼店林立。单石碑周围尽是冢地、墓亭②、柩楼③,荒凉恐怖,傍晚几绝行人。时值夏至日长,光饼店较迟关门。这天下午,街中突闻一声叱咤,却见华记光饼店老板老顺与店伙计阿康大打出手,老人们急来劝架,孩子们争来观阵。老顺告诉大家,连日晚间盘点都少了十多枚铜钱,阿康则申责老板诬他盗钱,双方诟骂不休。老人们为调解,忙到钱柜检查,发现铜钱中夹杂不少冥钱纸灰。七月是“鬼节”,地狱门大开,难道真的鬼也上街来了?有很多人看见,近几天关店门前,常有一个陌生妇女前来买光饼。事有跷蹊,大家就想出一计来探试。这天,日落后,果有一个妇女出现在山道上,面容郁沉沉,眼神直勾勾,走到华记光饼店,一言不发,丢下十多枚铜钱,提一串光饼,低头而去。有一个胆大后生,用早已结连的串光饼枯草,系在她的围裙后边,尾随至乱冢丛中,突然不见。第二天,有人发现李员外寿圹石门破裂一块,缺口处插有一根长长的串光饼枯草,圹中还隐约有婴儿啼声。
  于是,“李安人墓中生儿,单石碑冥钱买饼”的传说,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轰动全城,路上人声熙攘,都向单石碑挪动。李员外也请了族长、族人,在亲朋陪同下赶到墓地。当天揭开圹门,真有一个婴儿卧在棺材旁边,地上尚残留几块嚼过的半边光饼。李员外忙叫人设下香花奠物,当空磕头鸣谢。这时,巫婆蔡娇姑挤出人群,向李员外贺喜,并夸口自己有“天降贵人”的神见。李员外大悦,赏她纹银十两。在场人众亲眼见到“墓生儿”的出世,莫不称奇道怪。
  (三)
  光阴荏苒,不觉间“墓生儿”年将弱冠,长得一表人才。李员外不惜重金聘请名师为他教读,省试名列前茅。衣锦还乡之日,李员外思贤妻生儿身亡之情,“墓生儿”念慈母买饼抚育之恩,父子同到安人墓前瞻仰了一番。回家路上,经过一座墓亭,遇见一个妇女眼睛直盯着“墓生儿”而泪痕满面。李员外见她貌极似“墓生儿”,不觉一怔,正欲上前动问,她却转身隐入墓亭内。李员外呼“墓生儿”同入,未见那妇女,只见一个后生,颜容、身段与“墓生儿”一模一样,不啻是同胞兄弟。据后生说,那妇女是他母亲,他母子两人替人家看管墓亭,父亲在单石碑作伙计。李员外与华记光饼店老板老顺有交情,就同“墓生儿”转道来到单石碑。
  老顺是个热心肠活头脑的人,过去李员外曾借资金给他开设光饼店,今日见员外父子光临,接待得很殷勤。可是当李员外询及管墓亭人一家时,他总是有意地回避,答非所问。李员外对管墓亭母子面貌何以酷似“墓生儿”这问题是萦怀的,过去从未有过的“墓生儿”出世疑点,也就油然而生。因此托言身体不适,便在饼店休息一夜,意欲探个端倪。
  冬月朦胧,寒风呼啸。李员外辗转床上难眠,披衣步出饼店,沿墓亭之路走去。到墓亭后面,刚好有一堵断墙,遂攀到后院,藏在暗角处观察。只见厅堂起一火堆,旁坐管墓亭母子,老顺和阿康都在座。老顺对那妇女说:“秀秀,你十九载未见过这孩子,今日相逢也就有所慰藉了!”“顺叔,未见一直想见,见了更想见,我恨不得搂着他,亲个没完没了。”那妇女说着哭着扑向阿康身上,阿康也哭了。至此,他们间的关系,李员外已有认识,他毅然走出来,紧握老顺的手说:“老顺弟,你应把此中缘由原原本本告诉我呀!”老顺知道再不能隐瞒了,就把真相讲明。
  往事的追溯,应推回二十年前。那时看管墓亭的老汉何正还健在,他的女儿秀秀年正青春,老顺的店伙计阿康也身强力壮,两人一碰着就合拍了,爱得火热火热,不久竟偷偷生下一男孩。这可大大触怒了何正。何正为人呆板固执,以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野合”,要把女儿驱逐出家门,要把婴儿抛弃于旷野。阿康急得求助于老板,老顺同情这对情侣,再三规劝何正,何正也以生米已煮成熟饭,对女儿作了让步,唯是硬不要这个婴儿。老顺无奈只好暗中雇人暂为抱养。当时正逢李府出殡,街上常有议论李员外之事,老顺对李员外族人谋产,族长蛮横干涉,感到愤愤不平,就想出个偷梁换柱,以桃接李的“墓生儿”奇计来了。那买光饼的“李安人”,是阿康的外乡表嫂装扮的,至于钱柜冥钱纸灰,墓门光饼枯草,墓内放进婴儿等,都是老顺和阿康一手包办的。
  李员外感激老顺见义勇为,用心良苦,愿分一半家财报答他。老顺听了很不愉快地说:“这绝非我的本意。这样,我与族人的争产恶行又有何异?”后来李员外只好叫来“墓生儿”拜谢过老顺,拜见过阿康和秀秀,大家团聚,破涕为笑,世代来往,从无间断。
  注释:
  ①宁德旧时风俗,人未之先营造坟墓,称之“寿圹”。
  ②旧时、富户坟墓前多建有一屋,供守墓人居住,称“墓亭”。
  ③宁德旧时风俗,人所亡故,先停棺于野郊陋屋中,若干年后再入土,此屋即“柩楼”。
“墓生儿”的另一说法
  南宋时,宁德县23都洋中乡东山地方有个姓陈的人士,搬到城关经商,由于经营得法,生意极为兴隆,不久家产就渐渐富裕起来。他买了店,盖了厝,还在北郊“火孔竹”山上建了一座大墓。不久,这位陈老板因病亡故赶到城关。他丧事很讲究排场。出丧那天,同族中人都由洋中送葬。其中有一位妇女,已怀孕十个月,也来送葬,还一直步行到“火孔竹”墓地去。一路跋涉,动了胎气,肚子痛,要临盆。这真急坏了大家,忙用祭轴①围起来,在墓坪生下一个男孩,后人就叫他“墓生儿”。
  陈老板死后,他的儿子不善经商,加以连年大兴土木,本钱花去一大半,生意难做,家道就中落了。这时看墓地先生就趁机出来惹事生非,胡说什么陈家大墓原是“天蛇孵蛋”穴地,可惜因墓坪生了婴儿,破了风水,大伤财气,对人丁也极为不利。陈家子孙信以为真,废了大墓,不敢居城中,迁回洋中去。据说,如今洋中东山下陈家族谱,还记载着“墓生儿”这桩故事呢。
  注释:
  ①即为死者送葬用白布(或白纸)做的絻联。


# 墓生儿的传说    {最后编辑时间:2019-06-05}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