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字廷彬,号华亭,清康熙24年出生于
宁德县十二都炉田村书香世家,自幼天资聪明,饱读经文,才华出类拔萃,为县内学子所共仰。乾隆初年中试“岁贡”,授福建永定县训导,署教谕之职①。在位四年期间,为官清正,为人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的爱戴。
乾隆八年,黄硕年逾58岁,因身体不佳,辞职归里闲居。此间,宁德盐官商良任以盐掺砂,行销全县,士农工商乃至乞丐,无不咬牙切齿痛恨。联名向知县告发无效后,部分群众挺身而出,陆续上省递呈,均被拘押打入水牢。后来才知此奸商是总督义子。显然,呈状之士无疑自投虎口,蒙难者亲属心如火焚,邀请城乡士绅、贤达集中城邑,推举足智多谋之士营救罹难之人。有人举荐炉田卸职岁贡堪当此任,随即将黄硕请到县城议事。当黄硕得知这盐官靠山坚硬,初以婉言谢辞。但众绅又以拈阄相难,定要让黄硕先拈,黄硕明知阄中有诈,也只好领命,辞别众绅,前往省城。他先探明水牢人犯是否虚实,然后到馆里静候。一日,黄硕闻知一卓姓钦差大人已进省内。为营救水牢中的同乡,他心生一计,命家人请来纸扎艺人,扎了三只眼囊瞎眼狮子,每只口含铜钱,摆在一张桌上:“三狮(三司谐言)目生嗔,只见口含钱。欲须清水正,唯求桌不偏。”命人抬到大街供人观看。卓钦差一见蹊跷,即追查何人之举,并传令接见。黄硕叩见钦差大人时,先取出一包盐倒入桌上摆放的一碗水中,待其溶解后,碗底留下一撮细砂子。黄硕向卓钦差禀明了宁德盐官商良任与本省总督结义父子之亲,以盐掺砂,祸害良民,三司皆受行贿,义士告状反遭罹难等案情。卓钦差闻之,勃然大怒,严厉说道:“此案不办,有负圣恩,愧对百姓。”随后令将盐官商良任缉拿归案,审理属实,判之杀头极刑。行刑之日,省垣士人、商贾沿途鼓掌叫好,有人还在刑场张贴对联,大书:“黄硕公流芳百世,恶盐商遗臭万年。”
注释:见《宁德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