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岩的神秘之说


宁德市赤溪镇东边村800多米的公路也有一堵高丈余、阔六七尺的岩壁。上有一幅摩岩石刻,由于年深月久,绿苔掩蔽,字迹模糊,难以看出个究竟来。据传说该石刻历时已久,约在北宋元丰年间。正因为长久以来没人能真正识别出它的来由,所以更为它增添了神秘之感。
  传说,宋时赤溪这一带尚未被开发,沿山尽是茂密的森林。有一年春天,东边村山路来了一位青年壮士。他见此处满山遍野叶绿花红、鸟语花香、风景秀丽,不禁留连忘返。忽然间,他发现路边岩石上有块壁刻,壁下凹进一洞,盘坐一尊石佛———弥勒。由于他颇通文墨,时而兴至,坐下研读字迹。读到最后一行时,忽然岩隙崩裂,一声“咯咯”,蹦出一头金灿灿的金母鸡和一群小金鸡,在阳光下闪烁着道道金光。眼前的景物诱使他分了神,使他再也不想研读石刻了。他忙站起来,去捕捉那金母鸡,谁知那只金母鸡“咯”的一声,一头钻进了石缝。眼看没抓到手,就忙着又去捕捉小鸡,但这群小鸡也挺精灵,这边一蹦,那边一跳,随之钻进石缝中去。只有一只小金鸡,被困到石佛旁。他不肯罢休,就用尽全身力气,将石佛搬倒,果然在佛座下抓到了这只小金鸡。这时他极为高兴,细细回味,他渐渐地领会到,这块摩岩石刻处就是一个金库,那么这篇石刻文字正是揭示金库的秘诀。他追悔自己见金失志,没有好好地一口气读完这篇刻字。于是他决心从头再读一遍,可奇怪的是,读不上几个字头就痛得眼花缭乱。此时天色已晚,他心想若再不找个地方栖身就要被狼果腹了。由于天色越来越黑了,他昏沉沉地走着走着,不料把一个老人碰倒,正想向老人道歉,那老人却已微笑着开口说道:“年轻人,走路哪能不向前看,横着肩走路怎么行?那容易走歪道呀!”他连忙解释道:“老伯,实非有意,只怪我心仍在解那石刻之谜,把您老得罪了。”老人又哈哈地大笑说:“是了,你在思索那石刻吧,这个谜有甚难解呢?需知勤力千金,希罕那金山银库做什么,不靠自力更生是要坐吃山空!”听了老人一席话后,壮士细细咀嚼,恍然领悟了“勤能变金,力能致富”的道理。后来他在老人草篷里栖身一夜,次日,毅然走回头路,回乡去了。
  不知经过多少个年代,直到清初年间,这一带已初步被人开拓,建立起村落。有一年,有个讲下南话①的青年人到了这个村(现在东边村),一边开墓地,一边对人说,他祖上在此得金发达,这里山青水秀,按祖上的心愿把骨骸归葬于此。为此,字岩存金的故事就很快地传开了。不久,村里人也认为这里确实是家乡风水集结点,就在字岩的前面建起了一座十六柱的八角凉亭,供人赏景休息。到了公元1922年(民国11年)赤溪暴发了一场大山洪,才把八角亭冲倒,石佛也被冲毁了。但是这块摩岩石刻至今仍保留着。
  注释:1、下南,按当地老人传说,指现在的仙游一带。


# 金鸡岩的神秘之说    {最后编辑时间:2019-06-05}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