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头街的出处


明嘉靖四十年,倭寇入侵宁德,盘踞漳湾横屿,作为巢穴,为非作歹,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且野心极大,欲攻宁德县城。是时,县令下令固守四城门,使倭寇无隙可趁。
  倭寇贼心不死,终生一计,当时宁德城关南门有一座圣人庙,庙内开一口水池,名叫“月半池”。此“月半池”有一涵洞(约高一米,宽八十公分,可容一人进出)。直通城关码头“马厝坪”。倭寇便利用此地势,于一日下半夜,趁天黑人们酣睡之际,组织一队人马,由“马厝坪”入至“月半池”出,一举攻破宁德县城,斩了县令及守城将士,并实行“三光”政策,逢人就杀,见物就抢,遇房就烧,至血染“月半池”,人头铺满“圣人庙”附近的街面,惨不忍睹,后人们为了使子孙永记倭寇入侵宁德的滔天罪行,故将“圣人庙”通往南门的一条街取名为“筑头街”,后改为“竹兜街”。
  注:“筑头”与“竹兜”,宁德方言谐音。


# 筑头街的出处    {最后编辑时间:2019-06-05}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