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村系革命老区,位于镇西13公里,海拔1100米。明万历间,何氏曾开山种茶。崇祯年间(1630~1635年),郑绍二从浦源村迁官司村定居。清道光十五年(1935年),郑开淋从浦源村迁围城底自然村定居。官司村原隶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十七都。民国24年(1935年)6月,隶周墩特种区周墩联保。民国29年,,官司村行政区划,福建宁德周宁县浦源镇官司村行政区划,官司村
行政代码:350925102
官司村系革命老区,位于镇西13公里,海拔1100米。明万历间,何氏曾开山种茶。崇祯年间(1630~1635年),郑绍二从浦源村迁官司村定居。清道光十五年(1935年),郑开淋从浦源村迁围城底自然村定居。
官司村原隶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十七都。民国24年(1935年)6月,隶周墩特种区周墩联保。民国29年1月,隶狮城镇紫西保。民国34年8月,隶周宁县狮城镇西关保。1950年4月,隶周宁县第一区(端源区)源头乡。1956年底,隶溪坪乡。1958年9月,隶紫云公社。1959年1月,隶端源公社源头大队。1960年,从源头大队析出,设官司大队。1963年,隶浦源区溪坪想。1966年8月,并入源头大队,隶端源公社。1979年6月,复设官司大队。1984年8月,隶浦源乡设官司村民委员会。1995年,全村72户、459人,设村民小组4个。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4月,上洋村张彭八受浙江新科状元唐文献奏准在官司山川横直十里内任意围城煽银。于白亭仔村后山岗砌造围墙(尚存墙基),称围城冈,建筑炉楼,在1500米高山上建煽银楼(后称圣银楼),相传明代煽银兴旺时期有“三千走路客,四万坑里人”之称。距官司村2.5公里的底楼村驻武士护卫矿山,称围城底,督炼-驻地称“官司”。至隆庆五年(1571年),矿脉稀少,奉抚、按两院令,竖封坑禁碑,停止采矿冶炼。
# 官司村
{最后编辑时间: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