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坪位镇西麻岭山麓,自然村麻岭为旧麻岭司驻地。主村距镇区3公里,海拔927米,最高峰龙冈头海拔1506米、大马岭1474米,村南有中洲溪,北临东洋溪,水源充足,地势平坦,耕地多。宋乾兴元年(1022年)钱敬成从福州南坮迁周墩东洋双峰下茶弯(距新厝1公里)拓居,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后门山出现险,,溪坪村行政区划,福建宁德周宁县浦源镇溪坪村行政区划,溪坪村
行政代码:350925102
溪坪位镇西麻岭山麓,自然村麻岭为旧麻岭司驻地。主村距镇区3公里,海拔927米,最高峰龙冈头海拔1506米、大马岭1474米,村南有中洲溪,北临东洋溪,水源充足,地势平坦,耕地多。宋乾兴元年(1022年)钱敬成从福州南坮迁周墩东洋双峰下茶弯(距新厝1公里)拓居,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后门山出现险情,复迁新村(清末改名新厝)。清乾隆间,郑奇安从浦源村到溪坪定居。仕洋村刘氏从狮城龙潭村迁入定居。
溪坪原隶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十七都。民国24年(1935年)6月,隶周墩特种区周墩联保。民国29年1月,隶周墩镇吴溪保。民国34年8月,隶周宁县狮城镇溪源保。民国37年9月,属紫溪保。1950年4月,隶周宁县第一区(端源区)源头乡。1952年9月,设溪坪乡(含紫云、吴山底)。1958年9月,隶紫云公社。1959年1月,隶端源公社设溪坪大队。1963年6月,隶浦源区设溪坪乡(含东升、官司、西坑)。1966年8月,析出东升、官司、西坑,设溪坪大队,隶浦源公社。1984年6月,隶浦源乡设溪坪村民委员会。1995年,全村269户、1746仁,分设村民小组11个。
溪坪、新厝、仕洋3村鼎力,以农业为本。1974年~1978年,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男女劳力全部行动,截弯取直改造东洋溪防洪堤1公里,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大面积平整土地,改善耕作条件。1976年起,推广杂交水稻,粮食连年增产增收。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村竞相致富,农业生产多由壮年、妇女及部分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承包,70%的中青年外出劳务。在家劳力还积极发展开发性生产,共种油奈43吨、板栗47亩,肯复毛竹100亩。1995年,耕地面积1754亩,粮食总产877吨。亩产425公斤,人均口粮380公斤,农业总产值42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人均纯收入2256元,全村富裕户42户,占总户数的12.9%,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50多座,有20多座高3~4层,全村人均住房13.8平方米。有7户安装家庭电话,3户置轿车。村内私营录像放映厅1间。
# 溪坪村
{最后编辑时间: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