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洋村位镇北部东洋溪畔,仙风山麓,距镇区0.5公里,海拔917米,最高峰小麻岭海拔1494米。宋景德元年(1004年),张开元由屏南县甘棠迁麻岭葭池坪数载,复徙上洋村。该村,宋、元时隶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明、清代属宁德县十七都。民国24年6月,隶周墩特种区周墩联保。民国29年1月,隶周墩镇设上洋保。,,上洋村行政区划,福建宁德周宁县浦源镇上洋村行政区划,上洋村
行政代码:350925102
上洋村位镇北部东洋溪畔,仙风山麓,距镇区0.5公里,海拔917米,最高峰小麻岭海拔1494米。宋景德元年(1004年),张开元由屏南县甘棠迁麻岭葭池坪数载,复徙上洋村。
该村,宋、元时隶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明、清代属宁德县十七都。民国24年6月,隶周墩特种区周墩联保。民国29年1月,隶周墩镇设上洋保。民国34年8月,上洋、萌底合并为上洋保,隶周宁县狮城镇。1950年4月,析出萌底,隶第一区(端源区)浦源乡。1955年9月,从浦源乡析出,设上洋乡。1956年,并入浦源乡。1958年。隶端源公社。1959年1月,隶端源公社设上洋大队。1963年,隶浦源乡设上洋村民委员会。1995年,全村371户、2162人,分设村民小组16个。
上洋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耕地多,素有“东洋粮仓”之称。1974~1977年,县知青办在白云山建立知青耕山队,接受初中、高中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33人,后改为村办茶场,开垦高标准茶园140亩。1974年,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改溪长800米,溪旁耕地平整为方块田。1991年,进行中低产田改造。1992年,村办冬冈林场1500亩,其中杉木300亩、美国松等1200亩。1995年,全村耕地面积1933亩,粮食总产量973吨,平均亩产503公斤,人均口粮398公斤,农业总产值207万元,人均收入2256元。村民在种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富余劳力159多人到省内外经商办企业,仅云南省就有60余家,不少外出劳务者已成为村里富裕户。随着经济发展,1987年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开辟了村中路369米,拓宽主街道680米,1993~1994年,共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长1420米,路宽3~6米。1994~1995年,修德政路(旅游路)宽6。5米。90年代陆续新建石砖混结构2~3层民房61座,村容面积扩大2倍。
# 上洋村
{最后编辑时间: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