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记》林嵩


山旧无寺,乾符间,僧师待始筑居于此,乃图其秀拔三十三峰。

太姥山记》据考证这是最早记述太姥山的文献之一

太姥山记林嵩

  山旧无寺,乾符间,僧师待始筑居于此,乃图其秀拔三十三峰。游太姥者,东南入自金峰庵,东入自石龙庵,即叠石庵。又山外小径,自北折而东,亦入自石龙庵。西入自国兴寺,寺西有塔,北入自玉湖庵。庵之东为圆潭庵。国兴寺东有岩洞,奇石万状,曰玉笋芽签,曰九鲤朝天,曰石楼。楼下有隐泉,曰观音洞,曰仙童玉女,曰半云洞,曰一线天。石壁夹一小径,如委石石罅中,天光漏而入,仅容一人行,长可半里。蹑登而上,路中曰牛背石。石下曰万丈崖,崖上为望仙桥。桥西曰白龙潭,有龙伏焉。雷轰电掣之时,洞中<音>々如鼓声,天旱祷雨辄应。潭之西曰曝龙石,峰上曰白云寺。又上曰摩尼宫。室后有顶天石,石有巨人迹二,可长二尺。此摩霄顶,太姥山颠也。山高风寒,夏月犹挟纩。山木无过四尺者,石皆皲瘃。秋霁望远,可尽四五百里。虽浙水亦在目中。(已下阙)乾符六年记。 【清嘉庆间纂修的《钦定全唐文》卷829 】

清嘉庆间纂修的《钦定全唐文》的太姥山记和明万历年间修纂的《福宁州志》的太姥山记(下图)略有差别:
乾符间……三十三峰



# 《太姥山记》    {最后编辑时间:2018-02-08}

  • 《太姥山记》 明万历年间修纂的《福宁州志》【2】卷14记类
    ▲▲ 《太姥山记》 明万历年间修纂的《福宁州志》【2】卷14记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