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之全材-林嵩


霞浦县品学兼优、德高望重的第一位进士

霞浦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林嵩,字降神(一作降臣,又字雄飞),长溪赤岸(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人。约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848)。自幼天资聪颖,好学有大志,懿宗(李漼)咸通年间(860一873),在灵山(今福鼎市太姥山西脉,后名草堂山)筑草堂刻苦自学,僖宗(李儇)乾符二年(875),历尽艰险赴长安应试,以所作《王者之道如龙首赋》一举考中进士。自唐神龙至后唐天成二百二十三年间,今福州、宁德两市仅中三十六名进士(见《三山志·科名》),林嵩是继“开闽进士第一人”薛今之后闽东最负盛名的及第者。

林嵩登第后,翌年便循例荣归故里,除叩拜高堂,欢会亲朋,还带头以赴考节余旅费为基金,率众在“河流湍急,一雨成灾”的家乡兴建蓝溪桥。嗣经河南尹兼福建道观察使李晦深入全面考核,以品学兼优,“禀山川之秀气,闽中之全村”上报朝廷,奏请敕改其乡、里旧名,以旌表贤良。

唐乾符五年(878) ,僖宗李儇诏准,改赤岸乡为“劝儒”,林嵩故里为“擢秀”,并敕令所属长溪县给林嵩“蠲免一门征徭,历代子孙永传遗荫,在其宅侧竖立华表,建亭立碑,刊载敕书及本人业绩的殊荣”。同时授予林嵩秘书省正字的官职。长溪县令随即遵旨派员组织工匠在林嵩宅东建两门,竖华表,构碑亭;并在宅西二百步建造一亭,名“桂枝亭”,以登科如月中折桂为喻。其碑首刻林嵩业绩,配以元和进士郑纬所写《桂枝亭碑铭》及数方空白碑石,留待后中进士者题名。

广明元年十二月(881年1月) ,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唐都长安,家居农村任官不久深知农民疾苦的林嵩,弃官东返故乡,隐居灵山谷中。日以吟诗作赋自娱,或以垂钓蓝溪,畅游大姥山排遣愁怀。其所写“一任旁人谈好恶,此心愿不愧苍天”的诗句,充分表达其当时的心情。其所撰《太姥山记》(明万历四十四年久《福宁州志》、清乾隆二十七年《福宁府志》和民国18 年《霞浦县志》的《艺文》中均有载),巳成为现在研究摩尼教的重要文献。

中和四年(884),曾任黄连镇(今属福建省建宁县)镇将的陈岩,升任福建道观察使。为稳定社会秩序,张榜广募人才。林嵩改文就武,被聘为团练巡检官。他兢兢业业,履行职责,不久被转为度支使。他虽在军队,仍十分关注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当时有个“生于钓台,而长于瓯闽”(林嵩《周朴诗集序》)的著名诗人周朴(《唐才子传》说他是长乐人;嘉定《赤诚志》说他是泉州人) ,在乾符五年(878)黄巢起义军进驻福州时被杀,身后留有百余篇(首)诗稿,林嵩获悉后,利用工余时间,亲自搜集整理,编成两卷。诗集定稿后,除自己写序外,还请熟悉其人的寺僧栖浩也写一序刻在卷首。后来,周朴被列入《唐才子传》流传至今。[ndsky]

黄巢起义军撤离长安,局势稳定后,林嵩又被从今四川还都的僖宗李儇召为《毛诗》博士,专为朝廷研究和讲解毛公(相传为西汉时毛亨、毛苌)所传的《诗经》,后宫至金州刺史(时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石泉以东、旬阳以西的汉水流域。治所在西城——今安康市)。在职期间,勤于吏治,忠于职守,“政声感人”。但当时日进入唐朝晚斯,国力衰退,宦官专权,军阀割据,内外交困,民不聊生。一向廉洁奉公、正直为民的林嵩,无法挽回社会腐败如江河日下的政治局面,只好急流勇退,借故奏请提前退休,回乡过隐居生活。

林嵩回乡后,先在离家不远的岱村(在今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境内,久废),以整理旧籍为主。后迁梨溪畔(今霞浦县牙城镇龙亭村麓的杨家溪风景区范围内)种梨树,筑草堂,取名“梨花草堂”(至民国时,梨树虽巳稀少,但民国《霞浦县志·名胜志》仍称其“上有飞瀑,下有梨溪,风景甚佳”)。

晚年的林嵩,就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过着悠闲清淡、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当时与其交往较频繁的是号“白水仙”而家住后崎(今松港街道后岐村)的陈蓬。一次,林嵩拟作《玄宗自民间召李白入翰林赋》,将腹稿告诉陈蓬,陈蓬听后即续一联:“时时花落琐窗,犹操凤诏;往往烛残潏殿,尚对龙颜。”林嵩对其敏捷的才情,极口赞佩。两人经常互相交流。据北宋绍圣间(1094一1098)长溪知县熊浚明所编《县志》(今佚) 记载:嵩之孙仲苟藏有一部《地理志》便是陈蓬所撰。

林嵩学识渊博,工诗善赋,尤以所作《华清官》、《蓬莱山》、《九成宫避暑》诸赋,意境幽远,恬淡自然,备受当时文人的赞赏。

林嵩于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 开运元年(944)逝世,享年96 岁。身后留有诗集、赋集各一卷,但经五代、元末(袁天禄屠林天成九族) 及清初迁界移民等变乱,大部分散佚。现在仅可从北宋欧阳修等的《新唐书·艺文志》看到所著词赋卷目;从清初康熙御定《全唐诗》中看到所撰《赠天台五处土》诗( 七律)一首;从清以后编的《全唐文》中,看到所撰《周朴诗集序》一文,并从明、清至民国诸志书的《艺文志》中,看到其所撰《太姥山记》一文。另有诗三首(七古、七律、五律各一首)被收入民国溪西(今霞浦县溪两水库内)《林氏宗谱》。[ndsky]

 由于林嵩为今霞浦县品学兼优、德高望重的第一位进士,从宋代开始,即被树为后学学习的典范,在历代学宫的乡贤祠中均首享祭祀,并在《大清一统志》及省、州、府、县等方志的《文苑》或《宦绩》、《宦哲》以及民国《文学家大辞典》中立有专传。


# 林嵩    {最后编辑时间:2018-02-08}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