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二月二”会亲节(二月二歌会)


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

闽东畲族"二月二"节俗具有汉族"二月二"节俗的部分共性,但闽东畲族"二月二"的会祖、会亲、会歌等内容和形式又迥异于汉族节俗,它饱含着畲族祈求幸福、太平的心理,团结友善、不忘根祖的品格,和在浪漫狂欢中传承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特征。闽东畲族"二月二"节俗,既体现了畲汉融合的友好族群关系,更沉淀着畲族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

畲族文化历史悠久,无论是民族风俗还是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畲族二月二就是畲族民间文化的一个奇葩。畲族语言虽然没有文字,但却生动形象,二月二璀璨的文化内涵就是畲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福鼎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是畲族传统节日之一,迄今己有360余年,也是列入了第一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会亲节时,畲族同胞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访亲会友,互致问候。他们以歌会亲、以歌待友、以歌抒情、以歌代言,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由于畲族歌会习俗是畲族社会融对歌、会亲、祭祀活动的重要文化形式,二月二歌会俗语的起源与福鼎佳阳乡双华村的民族迁徙和祖先崇拜关系密切,因此,双华村的畲族人把“二月二”歌会,视为祭奉先祖,祈佑平安的节日。

“二月二”,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县。所谓“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福建双华“会亲节”规模最大,遐迩闻名。

节日这一天。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从双华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会亲。人群熙熙攘攘,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歌会进入了高潮,人们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越唱兴致越浓,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非物质文化遗产:福鼎双华畲族二月二歌会

级别:|省级第一批||市级|
区域:|宁德|
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鼎市文化馆

二月二歌会源自民间,迄今流传300多年,是畲族同胞劳动智慧的结晶,为畲族传统节俗文化综合活动。福鼎市佳阳乡双华畲族村,既是双华畲族祖先的首迁地,又是歌会发源地,也是歌会的举办地。通过游灯、对歌、打尺寸、火头旺等民俗活动,展示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传承、弘扬畲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


# 畲族“二月二”会亲节    {最后编辑时间:2018-05-11}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