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狮山[3A]九龙井峡谷[3A]青岚湖水利风景区鸳鸯草场 凤岐吴氏大宅柘荣博物馆九龙井水利风景区

凤岐吴氏大宅


柘荣县境内体量最大的古民居。巨大的建筑依山而建,层层高起,雕梁画栋,状若城堡,气势非凡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凤岐自然村

凤岐吴氏大宅,位于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凤岐自然村,距柘荣县城20公里,是柘荣最大、闽东第二大古民居

 时代:清

该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内、外两重围墙,四周花园,通面阔76米,通进深99.1米,总占地面积7531.6平方米(11.3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2391.52平方米。第一级台基宽56米,深9.5米。单檐砖木构穿斗式硬山顶门楼,三开间。二门为青砖三合土混合结构,三楼牌坊式顶盖,横额正面行书“凤岐聚秀”,内面行书“仁义为庐”。第二至第五级台基上建四座相隔一定距离的横向楼房,两旁建厢房,正中天井两旁建纵向单扇窗阁式廊庑,将横向楼房隔成三个纵向大院,第三级台基与第四级台基之间横向建空斗防护砖墙,将建筑群分隔成前后两大区域。

主体建筑均为木构穿斗式,双层重檐歇山顶,面阔各11间,进深各3间,其中明间单层通顶。廊庑、左右厢房和厨房等,多为木构穿斗式悬山顶,其中厢房为重檐两层建筑。整座建筑共有天井27个,花窗100多个。斗拱和门窗木雕多且工艺精美,建筑布局、采光、通风、排水等较为科学,尤其是四周空斗砖墙中穿插着用火烧烤过的筒竹,增强了防盗功能,有多处三合土仿石构造栏杆和多个水槽,足以乱真,胜似现代混凝土喷沙栏杆。整个建筑主体保存尚好,具有较高的艺术、科研历史及旅游开发价值。200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大宅位于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南面的凤岐自然村,是柘荣县境内体量最大的古民居。巨大的建筑依山而建,层层高起,雕梁画栋,状若城堡,气势非凡,藏身于青竹古松之间,形成了“一村一屋”“一屋成村”的壮观景象,堪称山地大型古民居建筑的精品之作,极具地方特色。2009 年被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与概况

凤岐村因与北面的凤里、南面的长岐两个古村相邻,取“凤至故里(凤里)、长期栖息(长岐)”二村之一字“凤岐”得名。据《延陵吴氏宗谱》记载,明末倭乱,凤岐吴氏之始祖仲演公于明万历年间由沿海迁居大山深处之长岐,其后子孙播衍。至七世祖吴应卯时,因经营竹木制作发家,之后买田收地租,并经营茶叶生意,成为远近有名的亿万富翁。乾隆、道光年间,其子(望公)分别在福鼎蟠溪镇蛤蟆袋村、柘荣乍洋乡凤岐村、福鼎点头镇连山村、福鼎白琳镇翠郊村建造四座大宅,留与四个儿子(“元、亨、利、贞”四房)继承使用。凤岐吴氏大宅,即第二子亨房所有。亨房之主人为九世祖大鹏公,号宜园,赠承德郎,生于乾隆丁酉年(1777),卒于咸丰甲寅年(1854),“公于道光已亥年(1839)移霞邑三十一都凤岐”。因此,凤岐吴氏大宅的建造时间,当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约 1800 年前后),距今约 200 余年。

吴氏大宅所在之凤岐自然村,西北距柘荣城关约20 公里。大宅坐东北朝西南,依山而起,由围墙内的主体建筑、围墙外的附属建筑、外围的台埕建筑等组成。建筑由内向外依次分布,主从有序,功能分明。总分布面积达 14311.16 平方米,保存尚好的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占地面积为 6268.39 平方米。

吴氏大宅规模宏大,建筑装饰以原木、原砖、原色为主,历经数百年而大多数保存完好,堪称珍贵。


# 凤岐吴氏大宅    {最后编辑时间:2018-01-17}

  • 柘荣县凤岐吴氏大宅
    ▲▲ 柘荣县凤岐吴氏大宅 ▲▲
  • 凤岐吴氏大宅
    ▲▲ 凤岐吴氏大宅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