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文物保护单位,清嘉庆、同治年间重修
贯木拱廊屋桥,东西走向,桥长41.8米,桥面为溪石铺就。桥面两边分别设有护栏、栏杆内设有木架横坐椅,外边有三层雨遮。
蜈蚣桥是古田县现存保存较为完好的木拱廊桥之一。
明时,溪边村周边有三十六个小村,居住着三十六姓人家,其中黄姓居住地叫杨厝园。
杨厝园面对蓝溪,地形如燕窝;蓝溪的对岸有一山麓,形如蛇头,是溪边村锁住水尾聚财丁的重要风水山。但是,这条山麓隔河直插杨家园,如同蛇冲着燕窝在吃燕子蛋。黄家人认为这是大忌,几次要毁掉蛇头。但事关全村三十六姓的生死存亡,只要黄家有毁蛇头的风声出来,其余三十五姓就群起反对。
一日,陈氏家族陈梅溪的新婚妻子到河边洗衣服,一群姑娘和年轻媳妇都跑到河边“看新娘”, 大家嘻嘻哈哈,有说有笑。突然间,黄厝族长路过,空气顿时凝固了。
等到族长走远了,才有人悄声道:“哎,你们黄家的族长整天愁眉苦脸的,让人看了都不舒服!”
黄厝的女人唉声叹气道:“还不是那条‘蛇’害的?!”
新娘子扑哧一笑,说:“那有什么作难的?在河上盖一座厝桥,像蜈蚣一样。让老蛇去咬蜈蚣去,看它敢咬?”这话传到族长那,族长失声叫道:“啊呀,陈家要开始兴了!”为了这条蛇,黄家老老小小,不知请了多少风水先生,花了多少钱米,费了多少心思,到底一筹莫展。这陈家的一个小小新嫁娘,竟然一眼看穿一语中的!
黄家族长首倡兴建蓝溪桥的消息一传出,三十六村反响热烈,纷纷上门认捐。富裕的陈梅溪完全可以独资建造这座桥,但聪明的新娘说:“修桥与济贫不同,修桥是公德,不可独占,捐资的人越多,这座桥的功德就越大。”最终,陈梅溪捐银六十两,就这六十两,在个人捐资中已经是最多的了。
陈梅溪把建桥当作自家事儿来做,忙前忙后,尽心尽力。由此,他的声誉很快超过了黄厝的福首。桥建成了,给桥起名时,黄、陈两家出现了争议。黄家认为,建桥的初衷是用蜈蚣克蛇,应叫蜈蚣桥;陈家认为这个名字太土气,溪名蓝溪,是朱子起的,应叫蓝溪桥。两家争论不下,有和事佬说:不是要请先生题写桥名吗?把两个桥名都拿去,由写字的先生选一个。两家人听了,觉得有道理。巧的是,那个写字先生是朱子门人之后,看了两个名字后,毫不犹豫挥笔写下了“蓝溪桥”三个字。
到了要把 “蓝溪桥”的匾悬挂桥头时,黄厝族长一脸不高兴。
陈梅溪见状,高声对大伙说:“一个人有名和字,桥也可以有名和字。我们的桥名是‘蓝溪桥’,字是‘蜈蚣桥’。今后,凡是写成文字,就写‘蓝溪桥’,显得有文化;口头上说,就叫‘蜈蚣桥’,这是为了整个村的风水,也上口。”
这话说完,黄厝族长给陈梅溪作了三个揖,说:“梅溪公说话做事的确让人佩服!”
所以,现在村里人还是叫它蜈蚣桥,但蓝溪桥的名字也流传了下来。
# 蜈蚣桥
{最后编辑时间:201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