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福鼎市点头镇海乾路78号
点头妈祖宫,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建,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该宫坐西南向东北,砖木结构,硬山顶,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4平方米,由亭阁、天井、厢廊、王殿等组成。天井内有青石雕龙御道,长1.5米,宽1.2米。宫前25米处有两支青石旌表,上部有石斗,刻"天后圣母"四字,底座铭文,左为"光绪二年丙子秋吉旦",右为"五都扆山点头社公建"。1989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点头妈祖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文化由来已久,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宋以来,在海上谋生的民众就有信奉妈祖的习俗,沿海渔民靠海为生,与水打交道,非常崇拜妈祖。而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妈祖庙会的规模越来越盛大,信俗活动达到鼎盛。点头妈祖宫中长年香烟缭绕,信众如云,每逢初一、十五和神在日都有信众前来点香、许愿、谢愿和求神等。点头妈祖庙会举办隆重,有众多信众参与,热闹非凡,巡境队伍庞大,列入福鼎市第一批非遗“妈祖庙会”和宁德市级“妈祖信俗”
点头天后宫位于省道沙吕线点头镇海乾下
天后宫前立两座青石“望柱”,也叫旌表,高9米,由台座、石柱、双斗组成
上斗四面透雕着“卍”号,“卍”为万字,含万事如意之意
下斗四面刻“上、天、圣、母”四字
文革前桐山、前岐“天后宫”前也有立望柱
文革中已破坏,只留下点头天后宫两座望柱
将点头天后宫照片提供给莆田湄洲妈祖文化研究会
他们看后认为十分珍贵
据说全国罕见,为一绝
宫庙门前往往绘门神,起驱鬼镇邪的作用
有绘唐秦叔宝和尉迟恭的,也有绘神茶郁垒的
而天后宫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雕刻在宫庙二进的雀楼上
人物雕刻生动,还贴上金箔
这在古建筑中也极为少见,为二绝
神庙中绘壁,内容多以人物、山水、花卉、禽兽等,人物也是古典人物
而点头天后宫壁画出现两幅“洋人”画像,这又少见了
画幅圆形,一幅人物高鼻,头戴高帽手拿文明杖,身着排扣衣,为突出“洋人”特点
手背上画了密密细毛,画面落款也仿“洋文”
另一幅人物高鼻、长胡子,肩前一柄杖,着兰色衣服,落款也仿“洋文”
两幅画面颇为生动
作者为桐川(桐山)梁九畴、森五所作
这就留下一个谜,为什么画“洋人”
是否当时有“洋人”茶商或有捐资建天后宫等原因有待后考
# 妈祖宫
{最后编辑时间:2018-03-27}
▲▲ 福鼎点头妈祖宫 ▲▲
▲▲ 福鼎点头妈祖宫 ▲▲
▲▲ 福鼎点头妈祖宫 ▲▲
▲▲ 福鼎点头妈祖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