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金贝畲家寨景区[3A]三都澳风景名胜区[3A]霍童古镇[3A]东湖水利风景区宁德白马山镜台山公园美女山(南峰山)南岸景观公园宁德飞鸾凤凰山百丈龙潭贝野山庄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兔耳岭风景区展旗峰宁德八仙顶白鹭洲水利风景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德第一旗山南漈山三都澳笔架山戚继光公园金溪水利风景区蕉城博物馆 白鹤岭古道霍童洞天水利风景区霍童溪流域洋中水利风景区水韵九都水利风景区瀛洲仙池水利风景区赤溪水利风景区霍童支提山畲族聚居区猴盾村闽东畲族博物馆虎浿水利风景区

宁德白鹤岭古道


古道全长十三公里,宽2-2.5米
宁德白鹤岭古道宁德蕉城区西南角的南漈公园出发,有一条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的省际古道,人称“白鹤岭古官路”。古道全长十三公里,宽2-2.5米,其中由宁德西门到岭头五公里(从上山到岭垭口就有三千八百多个石阶),岭头到塆亭三公里,塆亭到界首二公里,界首到罗源的叠石三公里,几乎由石磴层层累砌而成。《福温古道路引》中有一段话形象地描述了这段宁德通往罗源的主要通道:“宁德出城西门宫,白鹤山岭十里长;全条岭中亭三座,白鹤岭头观音亭。直行岭头一歇气,再行五里是塆亭,界首叠石隔十里,中间一观名半天。”诗中涉及的名胜古迹、街名地名有宁德蕉城区的西门、白鹤岭、岭头、塆亭、界首和罗源县的叠石村。七百多年风云,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诸多历史痕迹。不过,能留存至今的业已不多。
据资料介绍,岭径上下,盘旋直上白鹤峰,旧有“接官”、“御风”、“跨鹤”、“骖鸾”等五亭,如今只有遗迹残存。另有明人徐用检的“海阔天空”,民国许世英的“白鹤”,以及“海鹤雄视”、“鹤翥鸾翔”、“沧海一粟”、“天清海晏”等摩崖题刻,浑劲凝重。沿石磴道向南峰顶,有三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刹。

据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宁德师范学院政教系主任、教授林校生撰文记录,其1998年于上距白鹤岭口七百一十级阶磴的地方,在里侧崖壁的下部寻找到一方题刻,长约三尺多,宽近二尺。上书三行竖排内容:“康熙戊寅季夏吉旦,恩主汪侯捐俸重修官道功德碑,侯讳大□□□合邑绅衿子民同立”。据其判断,此碑刻当与居官宁德的汪大润有关

。汪大润在宁德居官,政绩甚丰,主持多项公益工程,生怕扰民,情愿捐献出自己的俸禄,无怪乎深得民众拥戴。可惜,“遗爱祠”早已毁绝,“合纪”其建观、修路、浚湖三大政绩的石碑也已荡然无存,而今只留下岭边这草草刻书的修路“功德碑”。

古代科技落后,工具简陋,开山劈路,难度甚大,往往只能先粗粗草创,而后随行随修。白鹤岭官道在汪大润主持整治前后,也屡有修缮。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因倭乱再废。崇祯三年(1630年),庠生杨文炳等以“青鸾既变,士气不扬”为由,堵塞岭路,时任湖南桂东知县的邑人崔世召闻讯,欣然命笔《闻南路复开志喜》。随后不久,白鹤岭后村民向省衙控诉成功,县令杨定国奉命重修此道。实际上,历代主张堵塞岭道的都是封建士大夫,他们认为“岭路直射县城,有伤文运。”而宁罗边境的老百姓却是岭道的拥护者,他们不管什么风水不风水,只要求出行便捷为第一。此后至民国时期,此岭道一直是省城连接闽东各县的主要陆上通道。2006年,岭头三村(岭头、叶厝、田中)公路修通后,白鹤岭道仍为宁德岭头三村和罗源河洋等山区临近村民所利用。

在白鹤岭古官路开辟之前,由宁德通往省城福州的主通道则在“南路”,也就是宁德二都朱溪翻越飞鸾岭到罗源的“朱溪古道”。陆游“为福州宁德主簿,入郡,过罗源县走马岭”时走的就是这条旧道。

到了南宋宝庆年间,时任宁德县主簿的丁大全废朱溪古道,“开辟白鹤岭路”,接罗源,经宁德县城、七都,过福安县境的大获、衡阳、下白石、湾坞、溪尾到盐田接旧道。这段历史记载在清乾隆版的《宁德县志》中。

需要说明的是,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开辟”之前,白鹤岭已经有山道通行了。比丁大全早六十多年任宁德主簿的陆游曾在其所书《宁德城隍庙记》中写道:“双岩、白鹤之岭,其高摩天,其险立壁,负者股栗,乘者心惮”。由此可看出,在此之前,白鹤岭早已有一条极其险峻的山道,路上有“负者”,也有“乘者”,表明已经有乡民往来和运送物质了。但白鹤岭路真正成为官驿大道,则是丁大全“开辟白鹤岭路”之后。

丁大全是何时在宁德任职,在正史中没有提及,据乾隆版《宁德县志》记载:“丁大全,镇江人。先为萧山尉,宝庆间(1225~1227年)任”【此记载有误,丁大全任萧山尉是在中进士后,即嘉熙三年,1238年,那么任宁德主簿就不会在萧山尉后。】也正因为丁大全任职是在四十八岁中进士之前,所以鲜见于正史记载。在他莅任宁德间,正值壮年,敢于拼搏,他看到“宁德为邑,带山负海。双岩、白鹤之岭,其高摩天,其险立壁……”,原有的“朱溪古道”路程较长,行走不便,遂力排众议,克服资金等困难,募工开辟了白鹤岭路,这条道路建成后,大大缩短了宁德通往福州的路程,方便了来往的客商以及宁罗两县的居民。

然而,因为后来的丁大全名声不好,“白鹤岭道”自修建以来,颇受非议。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知县叶稠弃白鹤岭官道,复开南路,而时任云南道监察御史邑人陈褎在《募开南路记》中就指名道姓的说开辟白鹤岭路“是皆丁主簿之奸谋。”


# 白鹤岭古道    {最后编辑时间:2019-06-04}

  • 宁德白鹤岭古道
    ▲▲ 宁德白鹤岭古道 ▲▲
  • 白鹤岭古道
    ▲▲ 白鹤岭古道 ▲▲
  • 白鹤岭古道
    ▲▲ 白鹤岭古道 ▲▲
  • 白鹤岭古道
    ▲▲ 白鹤岭古道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