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联动实战技法 ( 节选 )  以动制动


第四章 板块联动实战技法 ( 节选 )  以动制动

抓住领头

板块联动是指同一类型的股票常常同涨同跌的现象。掌握板块联动操作技巧,有助于发现并及时把握市场热点,增强交易的盈利性;同时有利于回避因板块整体下跌而带来的个股风险。

第一节 板块划分实战

技术科学地划分板块是有效地运用板块联动操作的前提和保证。板块的划分按不同的角度划分成不同的板块。比如按行业可分为地产板块、科技板块等;按地域可分为北京板块、四川板块等;按股价可分为高价股板块、低价股板块等;按上市时间可分为新股板块、次新股板块等。还有种种板块概念的组合划分;如小盘绩优股,上海本地小盘股等。通常同一只股票往往同时属于不同的板块。必须指出,用机械地归属方式划分板块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重要的是在划分板块时要赋予板块划分实战性内涵。

从实战性板块划分为着眼点,板块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从市场热点中确认主流板块。比如 600806 昆明机床于 98 年 1 月展开了一轮上升行情。该股既属于机械类,又有资产重组的传闻。那么该股应划分为机械板块,还是资产重组板块?我们考察 98 年初的市场热点正是资产重组风起云涌之时,该股应根据市场主流定性为资产重组板块。从板块联动的角度划分股票的板块归属。同属一个板块的股票未必发生板块联动,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板块中的股票不参与该板块的联动,那么该股便没有板块划分的实战意义。比如三无概念板块主要有: 600651 飞乐音响 、 600652 爱使股份 、 600653 申华实业 、 600654 飞乐股份 、 600601 方正科技 600603 兴房产业等。其中, 600603 兴房产业 虽为三无概念板块,但该股与三无概念板块的联动性不强,从实战角度不应将该股定义为三无概念板块。股票与板块联动性的确定要从历史走势中综合考察。同一类型股票的联动历史,是确定实战性板块的重要依据。要随时根据市场热点的变化重新定义板块。板块一经确定并非一成不变,也可根据市场热点的变化,对已定义板块归属的股票可以重新定义板块。比如 600625 水仙电器一直被定义为电器板块,但 98 年 8 月上海本地小盘股成为市场热点。该股应重新定义为“上海本地小盘股”。结果该股随“上海本地小盘股板块”联动,涨幅巨大;而同一时期的电器板块却处于下跌行情中。要善于从领头羊的板块归属中发掘强势板块。市场的热点形成往往是以一个领涨股出色的市场表现作为标志的。从该领涨股入手,横向确认其所属板块,将较容易地发现热点板块。利用板块随涨和补涨的特性,进行须势操作。

对个股可多重定义板块类型。在对个股进行板块定义时,不可机械地将该股只定义为一个板块;当该股分属于几个板块概念时,可根据需要,将该股分别定义为几个不同的板块。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个股的板块适应性,提高个股的板块实战机遇。

总之,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板块划分是运用正确地运用板块联动实战技术的前提和保证。

第二节 板块联动实战原理


板块联动成因板块联动是股票市场的独特现象,有着复杂的市场背景和技术背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国家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时,与此相关的产业将会因政策性的得失而发生市场波动。比如国家对纺织业进行政策扶植,该行业板块的股票将因政策性利好上扬。但这种上扬对各股的利好影响是不同的;表现在各股所持续的时间和力度有较大的差异性。有些股票仅仅昙花一现,而有些股票却能有一波上攻行情。反之,当遇政策性利空时,与此相关的板块将下跌。

当某只股票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领涨或领跌大盘时,该股所属的板块也将联动下跌或上涨,其中参与联动的有些股票鱼目混珠,只有极短暂的联动,便销声匿迹了。

板块联动心理造成板块联动。这就是板块的助涨助跌的功能。板块联动的概念在股市中已深为投资者所熟悉和认同,当某只股票领涨大盘时,投资者相信该股相关板块也会联动上涨,于是纷纷杀入该板块,造成整个板块的整体上扬。当某只股票领跌大盘时,投资者相信该股相关的板块也会联动下跌,于是纷纷抛售,造成该板块的整体下跌。比如当 600651 飞乐音响领涨大盘时,投资者相信同属三无概念板块的 600654 飞乐股份也将联动上涨,而纷纷杀入该股,造成该板块的整体上扬。大庄家利用板块联动效应,进行联手操盘,互为掩护,操纵市场。

板块联动要点板块联动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其实战原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当同一板块走强时,板块中的各股将整体走强;当同一板块走弱时,板块中的各股将整体走弱。

当某一只股票领涨大盘时,该股的板块将整体走强;当某一只股票领跌大盘时,该股的板块将整体下跌。

并非同一板块中的所有股票都发生板块联动,应历史地确认板块联动股。通常,历史上板块联动性强的股票在以后的板块联动中才会有板块联动效应。

板块联动具有延续性;当某一板块联动启动后,这种联动效应将延续一段时间。

同一板块联动时往往出现个股轮跳的现象,当该板块启动后,轮跳的个股将带动整个板块,形成板块联动的“各领风骚”的局面。这主要由于大庄家对某个块板联手做庄,使得板块中各股的走势扑朔迷离。

第三节 板块指数实战原理


原理板块指数的概念板块指数是一个新型的技术分析手段,对股市技术分析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因为,它将板块的概念成功地量化,并以指数方式运用于板块联动的实战之中,成为板块分析和实战的有力工具。

板块指数就是采用指数分析方法,将同一板块的个股按不同的权重方式生成相关指数;它是板块各股股价变化的集合,是对各板块走势的整体反映。

板块指数对于技术分析的意义表现在:

板块指数全面地反映了各板块的整体技术状态,使得板块丰富的技术内涵模型化、精确化。

板块指数灵活而科学的定义方式,一方面强能有效地修正目前指数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可以科学而灵活地定义具有投资者自己风格的指数概念。

板块指数具有极高的技术适应性,适用于用现有的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技术分析。

板块指数的整体性使其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板块指数是整个板块的综合反映;不易被个别庄家操纵骗线,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各板块指数进行对比性分析能够有效地研判各板块的强弱变化,为投资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板块指数的定义


板块指数不是板块各股简单的机械的集合,而是建立在合理科学之上的数据化分析方法,其计算法则是:

以基准日收盘价计算出的总市值为基准,将其等价为 1000 点。市值计算方法( P1*W1 + P2*W2 +…+Pn*Wn ) /n ,其中 n 为股票总数, Px 为第 x 只股票的价格, Wx 为第 x 只股票的权重,可以设定为总股本、流通股或 1 (相等权重)。指数 = 当前市值 / 基准日市值 *1000 。每当有新股加入,为了避免新股的波动,从新股上市的第 4 天起开始计算新股,此后计算市值需乘以下系数:加入当日原股票市值 / 加入当日股票总市值。除权按以下公式计算:送红股不影响指数;配股,总市值 = 原市值 + 配股总市值;分红,总市值 = 原市值 - 分红总额。停牌按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格计算。

必须指出,板块指数的定义方式决定了板块指数的性质。板块指数主要以该板块各股票的股本权重作为定义方式的,主要有三种定义类型:

以总股本定义股本权重。大盘指数多以该方式定义的,总股本越大对大盘指数的影响越大。这种方式因国家股、法人股不参与流通而不能准确地反映大盘的真实状况。

以流通盘定义股本。流通盘是各股实际参与股市运作的股票,比总股本具有更真实的意义。

以等权重定义股本。不考虑板块各股股本状况,将各对板块指数的影响同等对待。

科学地选择板块指数的定义方式,对于准确地运用板块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使用板块指数时,应注意的是:板块指数计算与股票价格、财务数据、除权数据均有很强的联系,这些数据的质量将影响板块指数的质量。

 

交易系统的概念


股票交易系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买卖法则构成的股票交易规则体系,这些规则能产生买入和卖出两种类型的交易信号。产生交易信号的规则可以是技术指标、形态分析、基本分析或心理分析等分析方法。

在股票交易中首先决定有什么时候卖入,其次决定在什么时候卖出;这就是股票交易的起点和终点。任何一个股票交易都是由买入点和卖出点构成的。股票交易的盈亏结果也只有通过一个完整的买入和卖出交易才能体现出来。

俗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只是形象地说明了买卖点选择的难易程度,并不代表卖出点比买入点重要。那么股票的买入点和卖出点哪一个重要?其实,二者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在股票交易中,仅有一个好的买入点只能说明你获得了一个好的交易起点,并不能代表交易的成功;只有在股票卖出后才能让交易的盈利结果检验这一轮交易的成败。因此,卖出点是一轮交易的最终体现者,也是极为重要的,而大多数投资者往往只注重对买入点的确定,忽略了卖出点的重要性。在股票交易中,将买入点和卖出点作一个完整的体系,科学地建立一个具有盈利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的交易循环是交易系统的目的所在。

优秀的成果往往是以科学的方法作为保证的。 创建一个科学的股票交易系统有包含如下过程:交易方案的设计

设计交易策略及选择交易对象。

交易方案公式化

将交易策略转化为计算机能够执行的程序。

交易系统的质量评价

用历史数据初步检验交易系统的盈利能力。

交易系统的优化

调整交易策略和参数,使之达到理想状态。

交易系统的实战检验

进一步对交易系统进行实战性检验。

这五个步骤是设计一个良好的交易系统的完整过程。 

图 7-1

第四节 交易系统的评价

交易系统质量评价原则交易系统的评价就是交易系统的质量评价,就是对所创建的交易系统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以确定所创建的交易系统是否具有盈利能力。

完成交易方案公式化是交易系统初步建成的标志,但并不意味着交易系统的创建成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初步建成的交易系统进行必要的质量评价,以确定交易系统的优劣。一个劣质的交易系统是没有实战意义的,是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的评价采用历史数据的检验方式,就是用股票的历史数据对交易系统的盈利性和成功率进行相关的计算,从而对一个交易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进行有效的评估。


历史数据检验就是选择筛选出的交易对象,用它们的历史数据进行检测;这是交易系统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在运用股票的历史数据对交易系统进行质量评价时,均采用实际股票数据进行计算,这就要求所使用的股票数据必须有较高的准确性,否则检验结果将没有任何价值。

在运用股票历史数据进行交易系统的质量检验时,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数据必须完整。

数据中间不能出现缺数据、多数据等问题。股票数据应该至少包含 4 价 2 量等 6 个信息。数据应当进行精确除权处理。

当除权发生时股价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如果不对数据进行除权处理则会产生大跌的效果,系统检验的结论可能会是完全错误的。准确除权的意思是,当发生分红、送股、配股时,应将除权日前的所有股价进行除法和减法运算,使得除权前后股价不发生跳跃性变动。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软件为简单起见仅对股价做单一的减法或除法运算,导致多年前的股价出现负数,这对交易系统的检验是绝对不行的。另外,一般除权仅对价格进行调整,其实除权时应该对成交量和成交额也进行处理,试想 10 送 10 前后同样的成交量意味着相差一倍的换手。尽量统计更多的数据。

有人认为做短线就采用短期数据进行检验,其实检验数据时间长度和交易周期没有任何关系,应选用尽量长的数据进行检测,以得到更多的交易次数,减小统计误差。当然,对于国内股票早期的数据,由于市场的不规范,不应作为统计数据。

统计更多的数据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解决。

纵向就是统计时间应当尽量长,横向就是统计的股票应当尽量多(注意不要超出交易对象筛选范围)。

交易系统的检验就是假设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当交易系统发出买入信号后就将全部资金买入该股票,发出卖出信号就将全部股票卖出。经过全部测试数据所产生的交易后,投资者最后的账面情况。要注意的是测试数据应计算复利,即后一次交易用的是前一次交易产生的全部利润和本金,另外交易系统每次交易必须将交易税扣除。

图 7-3

交易系统质量评价项目

交易系统的评价是通过具体的项目来反映交易系统的质量状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有有以下几种:

总收益

总收益是评价一个交易系统最主要的参数,任何总收益为负的交易系统均为失败系统。

去除最大盈利后的总收益

扣除利润最大的一次交易后的总收益。用以检测系统是否过分依赖于单次偶然盈利,若本参数与总收益相差很大,则表明系统的稳定性不够。

最大连续亏损次数

连续亏损出现的频度,主要用于风险控制。

盈亏比例(胜率)

该参数等于盈利次数 / 总交易次数 ,对于追求较多盈利交易的设计策略需要注意该参数。平均盈利 / 平均亏损每次盈利交易的平均盈利 / 每次亏损交易的平均亏损,对于进行捕捉单次大额盈利交易来弥补亏损交易的设计策略需要注意该参数风险系数

风险系数就是总收益与最大浮动盈亏间的比值,该系数描述了取得这样的收益需要冒多大的风险。

图 7-4

上述各项目综合反映了交易系统的质量状况,使用中要深入理解各项目对交易系统质量评价的影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