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及膝,清可见底,鲤鱼满溪地址:宁德市周宁县浦源村
鲤鱼溪全景
周宁县城往西五公里,有个浦源村,村里有段小溪,蜿蜒五百多米,水深及膝,清可见底,鲤鱼满溪,故而得名“鲤鱼溪”。
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
鲤鱼溪中真的是鲤鱼满溪哦,溪中的鲤鱼随处可见,而且一点儿不认生~
相传元明之际,天下大乱,到处闹饥荒。郑氏八世祖晋十公想务必保住溪中鲤鱼,于是,凭借他的富足,一边用钱粮接济穷苦村民和过路乞丐,一边给全村人讲鲤鱼是“神鱼”的由来,当众立一条族规:村中谁捕杀一条鲤鱼,谁就得出钱给鱼祭葬,要请全村吃祭葬酒三天,还要请戏班到祠堂演三天大戏,请祖宗和鲤鱼仙姑看戏。为了服众,晋十公还设下苦肉计:诱引孙子去偷捕鲤鱼,并且当场抓获。然后,在郑氏祠堂里,当众将孙子打得皮开肉绽,还请来道士给鱼念经,安排村人举旗、敲锣打鼓鸣炮给鱼送葬,在鱼冢碑下点香烛,摆纸钱、设坛念经诵祭文,随后办酒宴请村人三天,请戏班演戏三天。就这样,爱鱼、护鱼和行鱼葬礼,就成了浦源村的礼俗,代代相传。
至今,浦源村的村民依旧敬鲤如神。即便在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闹饥荒时,也没有人去捕一条鲤鱼充饥。他们在岸边种蒲草,修L形下水道,以便洪水来时鲤鱼藏身。而鲤鱼留恋鲤鱼溪,也将鲤鱼溪视为自己的家园;遇到雨季山洪暴发,鲤鱼便会乖巧地紧咬岸边蒲草或藏身石洞以求存身,不愿随波逐流离村而去。
最特别的,莫过于位于鲤鱼溪的鱼冢。在鲤鱼溪下游边的土丘上,有两株参天拥抱的大椿树,人称“鸳鸯树”,两树之间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鱼冢”二字,这就是全国唯一的一座鲤鱼之墓。
# 鲤鱼溪
{最后编辑时间:2019-06-05}
▲▲ 周宁鲤鱼溪 ▲▲
▲▲ 周宁鲤鱼溪:郑氏宗祠 ▲▲
▲▲ 周宁鲤鱼溪 ▲▲
▲▲ 周宁鲤鱼溪:鱼冢 ▲▲
▲▲ 绿意盎然的周宁鲤鱼溪 徐杨萍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