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智库在西方国家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它以精准全面的分析研判、与政界广泛深入的联系以及在社 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左右着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以致有关国学者将智库视为继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后的“第四部门”。
近几十年来,智库在西方国家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它以精准全面的分析研判、与政界广泛深入的联系以及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左右着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以致有关国学者将智库视为继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后的“第四部门”。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任晓按美国智库在不同时期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大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起步阶段。时间为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成立的智库大都从事长期性的政策研究,致力于把科学知识运用于研究和解决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当时的智库主要有拉塞尔塞奇基金会、政府研究学会、胡佛研究所和对外关系委员会。
政府合同型智库兴起阶段。时间为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这期间,美国政府开始重视由工程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相结合所产生的综合研究成果,所以二战后迅速出现了大批与政府签订研究合同的智库,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成立于1948年的兰德公司。
政治宣传型智库发展阶段。时间为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使得智库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它们向政策制定者推销政治主张,灌输各种思想。这些智库一般都有鲜明的政策、党派和意识形态倾向。力求影响当时的政治或政策。这类智库主要有,传统基金会和凯托学会等。
政治家后援型智库发展阶段。时间为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一般由具有政治雄心的人物或其支持者,以及离任后着力进一步推进其政治和意识主张的前总统等人创办。这类智库主要有:卡特中心和尼克松和平与自由中心。这些智库关注的是推广其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