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浮沉6 坐庄的一些杂史


坐庄最难的地方就是思考如何出货,你可以造假、忽悠、设计假陷阱来吸引散户上当,但是假如散户不上当,你就只能等死了……

股海浮沉6 坐庄的一些杂史

    坐庄最难的地方就是思考如何出货,你可以造假、忽悠、设计假陷阱来吸引散户上当,但是假如散户不上当,你就只能等死了。老师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忽悠一大批信众跟风,并且他从不贪婪,不会等到流动性枯竭再走,他一般都是拉到半山腰就开始走,通常离山顶还有20%空间时,他已经走的差不多了。

    如何做到一边走股价还能一边往上走是一个细腻活,必须根据每天跟风盘的量来测算今天大概可以出掉多少货,出多了股价可能会大跌,一旦跌幅过大,散户就会做鸟兽散,跟着卖,你就不得不重新把散户的筹码接回来。假如做盘口测试时发现你接回来的量大于你卖出的量,那就说明抛压较大。假如连续出现这种情况,就有点不妙了。必须找出原因。是大盘不好?上市公司出现负面新闻?是有大户在卖?散户不认同该股?合伙人在卖?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相对应的处理。

    假如是整个市场环境不好,庄家是逃不掉的,只能趴下装死。

    假如是上市公司出现负面新闻,则要分析利空程度大不大?公司总经理的后台硬不硬(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政处罚力度和公司的公关能力)?上市公司的应对手段如何?最严重的利空是政治斗争,即该公司负责人犯了政治路线错误或得罪了权贵,这基本宣判该股死刑,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不惜代价的砸盘出逃。万一不幸你被牵连进政治事件中,你还是买好机票马上潜逃吧。次要利空是被新闻媒体爆料财务造假,但是根据该公司负责人的后台背景,看看他能不能摆平记者,假如能摆平,那么一般问题不大,假如搞不定,那就有点棘手了。当时上市公司负责人的能量相当大,通常都摆平。其次是上市公司发布业绩亏损公告,这个一般都要事先跟该公司的负责人搞好关系,给他点好处费,好让他发公告之前先“吱”一声,通常问题都不大。

    在此我举个例子说明当时的上市公司负责人能量有多大。那就是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案子之一《蓝田案》。这个事情由于以前被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因此非常有公信力,免得某些居心叵测的人跳出来说我捏造事实证据,找个借口把我“躲猫猫死”。

    蓝田股份1996年上市,上市时农业部持有该股18.85%的股权,具有中央背景。当时蓝田股份的负责人是瞿兆玉,此人背景也不简单,退伍军人、前沈阳行政学院副院长。瞿兆玉的强大能力在于他可以邀请当地的老红军一起去政府机关公关,比如去证监会闹事。从1996年开始,蓝田股份 的利润连年翻番,瞿兆玉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比如他说洪湖盛产一种淡水龙虾,当地人不吃,蓝田以极低的价格收购,每六斤活虾能出一斤冰虾仁,冰虾仁的出口价为20元/斤,而整个成本仅靠虾壳等副产品加工后的饲料销售收入就可全部抵消,纯利是20元。瞿兆玉最有名的故事是蓝田所产的“青壳一号”的鸭子,只需散养在洪湖里,吃小鱼和草根(这意味着不用饲料),产量高味道好,一只青壳鸭年产鸭蛋300 只,是普通鸭子的一倍以上,每只鸭蛋的平均纯利为0.4元。瞿兆玉得出的结论是:“一只鸭子一年的利润相当于生产两台彩电。 ”

    一直以来都没人质疑他说的故事,直到2001年10月26日,一位专长于信贷研究的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在一份仅供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领导参阅的《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认为过去几年间赖以支撑蓝田股份的不是所谓的高增长,而是银行信贷资金。她万万没想到,一份只发行180份的《金融内参》竟然被瞿兆玉获得并上门兴师问罪,说是由于所有银行停发了贷款,蓝田公司的业务无法进行。瞿兆玉的政治能量极大,12月12日的《金融内参》只得发表声明,“刘文”纯系作者个人观点,这意味着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的《金融时报》的内部材料竟然也顶不住压力了。第二天,刘姝威接到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的传票,蓝田公司对她提起三项诉讼,要求她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2000年以前,估计这个研究员的处境会非常不妙,但是幸运的是,由于证监会从2001年开始进行严打。蓝田股份把事情闹得这么大,气焰这么嚣张,自然就成了严打对象。2002年1月22日,蓝田股份公告称公司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公司董事长、会计师、董秘及7名中层管理人员被拘传。02年5月31日,该公司暂停上市,2003年5月23日,终止上市。2006年7月31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终于公开宣判,被告蓝田股份公司向83名原告赔偿540多万元。由于未担任蓝田股份任何职务,瞿兆玉金蝉脱壳,没受到什么处分,可见瞿兆玉的政治能量有多大。

股海浮沉7 出货手法揭秘-坐庄的一些杂史2

    接上一篇的内容

    假如是大户在卖,需估算其手中持有的筹码量,假如量不是很大,只能硬接,假如量非常大,则必需打探出其个人资料,与其进行谈判,看看他到底想干嘛。那时由于股票数量少,每只股票里都有庄家驻扎,而且大家都是圈子内的,基本都认识,因此很少会出现有个莫名其妙的大户突然杀进来,突然砸盘,遇到这种情况,到圈子内打听一下消息,一般都知道当事人是谁。假如谈判不拢,并且对方量很大,此时就只能用非市场化手段搞定了,所谓非市场化手段。。。额,你看过《教父》么?

    假如是大量散户在卖,你就得赶紧把股价砸下去,务必要让股价腰斩,通常散户的心理是:赚钱的时候会赶紧卖,而一旦跌到他的成本价以下,他就不会再卖了,因此这就是一个跟散户比赛砸盘的过程,你砸的速度越快,后面的抛压就越轻。一旦跌幅超过50%,就会有大批技术分析者进来抢反弹,此时散户惜售心理极强,你就可以趁着别人抢反弹的机会慢慢地出货。

    这是有统计数据依据的,根据我们对散户买卖行为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股价上涨的0%-20%阶段,80%的股民是不会卖掉的,另外那20%的股民会乖乖交出其筹码。从20%-30%阶段,之前没卖的那80%里面,有90%的人会选择获利了结,这些出逃的人,他们通常都是盈利10%-20%,剩下没逃的那些,要么就是还没回本,要么就是长线持有者。因为有人卖就意味着有人买,接过这90%出逃者筹码的投资者(庄家除外),他们的行为跟出逃者没啥区别,也就是从买入点算起,盈利10%-20%就基本出逃干净。

    因此我们通常会在底部0-20%阶段开始吸筹,但是实际上吸到筹码量并不多,真正的大规模吸筹是在20%-30%阶段,把股价往上一拉,90%的人就乖乖缴械投降,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不能让筹码被其他散户抢走了,因此快速拉升后就横在那反复洗,直到抢够筹码为止。接下来每拉20%就会出现一波跑路高潮,原则上这些筹码我们是不接的,让给其他散户接,除非为了护盘需要,我们才接一点,但是这个阶段我们也不会贸然出货,因为还没到目标价,就这样,每涨20%-30%就换一拨人。在还没到达目标价之前,一旦发现散户开始逃离,没有新进场的散户愿意接替旧散户的筹码,你就要迅速把股价砸掉20%-30%,此时意味着90%的股民已经被套牢,而一旦被套住,抛压就会减轻。然后观察反弹情况,假如反弹力度很弱并且成交量低迷,就再往下砸10%-20%,散户不光不会卖,反而会开始补仓,散户最喜欢用补仓的方式来摊低成本。从最高点到散户的集中补仓点,恰好就是40%-50%左右的跌幅。再加上场外那些抢反弹的技术分析者大量买入,通常就会对股价形成强力支持。

    后来,一种新的坐庄手法出现。1994 年1月,在上证指数从800点一路下滑的背景下,界龙实业逆势而上,连拉32根阳线,后来庄家以连续暴跌方式出货,套住无数跟风者。虽然这个案子被列为坐庄的经典案例,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不采用的,因为其风险极高。首先,逆势上扬虽然很吸引眼球,但是抛压很重,要想抛压小就必须高度控盘,浮筹洗的不够干净就会导致拉抬过程中成本超预算。其次,没有公司基本面配合很难得到散户的认同,散户只是经验不足,不是低能儿,拉的那么高又不能说出个理由,很难出货。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连续跌停的方式出货,但这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不到迫不得已都不能使用。最后,这种行事风格太张扬了,容易引起监管层关注。这完全不符合老师做事低调的风格。正由于上述缺点,后来这种坐庄模式很少出现。但是有人从这手法上得到启发,衍生出另一种非常著名的短庄手法:涨停敢死队。

  原文链接: 股海浮沉6 坐庄的一些杂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