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之最


古田境内人口最多的姓——陈……
古田最早有人类活动的遗迹——殷周时代。1987年4月,省文物普查队在大甲、杉洋、平湖、鹤塘等乡镇,发现大量商代的石锄、石斧、陶瓷等文物。1989年5月,杉洋发掘出一枚铜质八卦古钱,直径5.6厘米,正面浮雕八卦图案,考古人员推断为周代末期文物。

古田最早的县令——刘疆。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刘疆与林溢、林希等率众献地于唐,第二年四月二日获准置县。唐玄宗赞赏他忠顺,任命他为县令,并赐名疆。死后古田百姓在他故居立庙(即城隍庙)纪念,奉为拓主。

古田最早的私人办学机构——杉洋蓝田书院。五代十国南唐时期,杉洋人余仁椿从罗源县令上告老还乡后,倾尽一生积蓄,在杉洋北郊创建蓝田书院,教育乡人子弟。

古田有史记载考上进士的第一人——李蕤。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李蕤中进士,官至太常寺丞,终礼部郎中,为古田县有史记载科举登第的第一人。

古田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余复。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余复进士及第,宋光宗召见甚为满意,选拔为一甲第一名(即状元)。余复是杉洋余氏后裔,祖父余丕和父亲余孔惠则在宁德城关开馆授徒,一家人寄籍宁德,余复曾祖父邦宪的坟墓即在杉洋村东头的庵墩,杉洋人俗称“状元墓”。

古田有史记载出国第一人——张以宁。明洪武二年(1369年),著名诗人、翰林院侍讲学士张以宁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次年回国途中病卒,朱元璋下令官吏运回灵柩,所到地方致以祭拜。

古田境内最高峰——石塔山。位于县城西北约29公里凤埔乡旧镇村,西南与建瓯市玉山交界。主峰海拔1629米,为县境最高点,为古田县最高峰。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其巅原有石笋叠成塔状,故名,后因军事需要被炸平,现已无踪迹。目前山上仍有很多奇石,犹如塔群林立。

古田境内最大的河流——古田溪。系闽江北岸支流之一,发源于屏南县北鹫峰山东南面,由长桥入平湖镇境。汇入古田人工湖,是人工湖的主要水源。南下经半坑亭、龙亭、闽清县的后洋,在水口镇注入闽江。流域面积1799平方公里,主流长90公里,支流有达才溪、西溪、九都溪、曹洋溪、兰溪、横洋溪等。

古田人口最多的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古田建县时,仅1000余户。古田人口的三个峰值:北宋时期,景德二年(1005年) 84591人;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 195683人;九十年代末,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426826人。目前常住人口32.37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古田最早的教会学校——新义山女子私塾。英国教会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旧城城东新义山创立,后该校改称精英女子学堂,民国初改为私立精英女子中学附设小学,1936年改名为私立精英小学。解放后由县人民政府接收,改名为古田第三小学。1958年随城迁至今址,改名为县第一小学。

古田最早的海外移民地——马来西亚沙捞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倡导者、组织者为闽清孝廉黄乃裳。在牧师陈文畴、陈长惠等人协助下,69名古田乡亲会同福州十邑其他人员从福州乘船赴马来西亚沙捞越州诗巫;第二年、第三年还有部分古田乡亲到达诗巫。移民中,男女老幼都有,士、农、工、商、医师、牧师、教师,各种人才俱备,为闽东最早向海外移民。

古田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中共古田县特别支部委员会。1927年3月,在福州求学的古田籍进步学生陈炳、黄孝敏、陈宗远等受中国共产党福州地委派遣回古田,在县城五保吴宅创立中共古田县特别支部委员会,是闽东地区最早建立的共产党地方组织。

福建最早的特教学校——古田县聋哑学校。民国17年(1928年),毓馨女子中学师范班毕业的大桥梅坪人雷静贞,由美国教会保送,在山东烟台启喑学校接受一年专业培训。学成归里后,在毓菁小学设一聋哑实验班,招收聋哑儿童入学。1951年8月,中国救济总会福州分会接办古田县聋哑学校,为全省第一所聋哑人学校,雷静贞为校长。

古田最早的公路——古(田)谷(口)公路。1928年由古田地方人士集资修筑古田旧城到谷口的公路开始勘测,历经8年之久,1935年9月9月1日公路建成通车,全长35公里。为闽东第一条公路。

古田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畲族。古田县境内畲族人口1万人左右,主要聚居在平湖、大桥、凤都等乡镇。本地畲族有蓝、雷、钟三姓,分别在唐、明、清代迁入。

古田境内人口最多的姓——陈。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古田陈姓9965户,46974人,占全县总人口11.77%,其次是林姓、黄姓。最新数据陈、林、黄也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前三个姓。


# 古田之最    {最后编辑时间: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