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兴福寺


福鼎兴福寺

  兴福寺位于管阳镇西坑村莲花峰。据该寺史记载,隋大业年间(605—618),天然和尚到此,观其胜景,遂结茅栖身。清嘉庆版《福鼎县志》载,建于唐大顺元年,名上兴福寺。时建有堂、院、僧察数十座,常住僧众三百余人。至宋代,玉琳长老圆寂后,建墓塔于寺水尾佛塔岭,迄今塔址犹存。
  该寺几经废兴。南宋末(1341—1353),寺被寇焚,所有僧寮、龙池、器具俱毁,仅存大殿,寺僧多离散。元朝时,有郑姓檀樾主见寺宇倾颓,慨然发起重修大殿,修葺僧舍,扶持复兴,僧众复集。但至明洪武年间(1368—1398),该寺又一度受殃,僧人遭戮,寺宇内外,一派凄凉。万历四十四年(1617),曾略作修整。清康熙三十年(1692),由檀樾主后裔发起重建。道光二十四年(1845),住持融灵又重建大殿。宣统元年(1909)后,深鹫和尚住持。时仅存大殿及厢房数间而已。深鹫矢志重整寺容,重修大殿,添建横楼两所,前厅一处,重塑三宝、罗汉、天王等佛像。复于1940年,建大殿于莲花峰之麓,营造放生池二个,筑石路一条,寺容大为改观。1963年,立西和尚入主,徒承师志,建大殿一所,并先后收皈依弟子多人。但至“文革”动乱,大殿被拆,寺僧惊散。余房为当地生产队放置杂物之所。1979年释悟邦住持。经诸方善众资助,并以农养禅,年收入达四万余元。于1983—1986年,新建大雄宝殿,面积五丈见方有余,内塑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迎请一尊地藏菩萨大型铜像及护法神塑像等。
  该寺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僧众20人。重建后的兴福寺,已开始复兴,不愧为昔日“铁西坑”之美誉。


# 兴福寺    {最后编辑时间:2018-03-27}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