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璘:在位勤政 谋职廉明


(1195-1264年),字伯玉,今福建省古田县人,宋庆元年(1195)出生

唐璘(1195-1264年),字伯玉,今福建省古田县人,宋庆元年(1195)出生。曾游京师太学,嘉定十年(1217年)中进士。历任江苏吴县尉、辟淮东运司催辖纲运官,累迁至太常少卿。唐璘为官秉公正直、机智务实而颇有政绩,尤其是任监察御史时的刚正不阿、针砭时弊而成直谏之诤臣,传列《宋史》。

不以官小而不为

唐璘入仕的时代,正值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时期。唐璘初任的是吴县(今江苏省吴县)尉,只算一介小吏。但他不以官小而自弃,而是尽心尽责,视事入微。他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很棘手。有人在太湖上杀人,抢了货船并逃走。办案的衙差胡乱抓人,酷刑逼供。有一被冤枉的屠夫受刑不过,屈招此案是他儿子所为。他的儿子见到父亲的惨状,也就违心招认,以为父亲解脱。案子到了唐璘那里,他问:“舟安在?钱何用?”屠夫的儿子含糊其辞,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唐璘认为此中必有蹊跷,把案子缓下来。他通过深入案发地周密查访,“果得贼太湖,与舟俱至”。这事引起了轰动,举县感服。

当时,吴县一个有势力的豪绅为了自家出入方便,将别人的田开挖成渠道以便自家通船。当事主到唐璘那里告状时,唐璘的上级常平使者有意包庇豪绅,对唐璘说是沟渠早有,现在仅是疏通而已,要他按此意图断案。唐璘对上级的意图并不阿谀奉承、违法屈从,而是亲自通过实地勘察和翻阅古籍,遍访乡民,得出结论,通渠的民田确实就是原告的田。唐璘终拂常平使者之意,判原告胜诉,避免了一起冤假错案的发生。

唐璘因此得罪了常平使者和当地豪绅,以致连县尉也当不成了,仅被派去担任管赋税收入的末流小吏。不过他因此有了耿直的名声,不久便被调任瑞州(在今江西省高安市)教授,后又调京都杭州“监行在榷货务门”,旋复调任淮东运司催辖纲运官。

秉公监察廉生威

到了淮东后,唐璘渐有更大的作为。当时楚州(今江苏省淮阴市淮安区)是抗元斗争的边城,所需粮草补给要从淮东调运。唐璘为了做好抗元前线的后勤保障,坚持不懈地跟怠惰、贪婪的官吏作斗争,殚精竭虑,倍极辛劳。他的民族气节和忠于职守终于为一些正直的官员所赏识。有一陈姓制置留守建康(南京),请唐璘到府当通判,并将全府的政事交托予唐璘。唐璘把全城管得井然有序,大户细民各安其业。陈制置向理宗推荐唐璘,认为天下多事之秋正当起用这样忠肝义胆的臣子。

因唐璘为官刚介耿直,政绩卓著,深得朝庭认可,不久擢升监察御史,监六部门。唐璘上疏言:“天变而至于怒,民怨而几于离,陛下乃纵欲累德,文过饰非,疏远正人,狎昵戚宦,浊乱朝政,自取覆亡。宰相不顾民命,轻挑兵端;不度事宜,顿空国帑;委政厥子,内交商人;视国事如徘优,以神器为奇货;盍正无将之诛,以著不忠之戒。”《八闽通志》称“其言切直皆类是。帝为改容。”

不久,唐璘发现参政知事兼枢密院同知郑性之(福州人)袒护庸将淮东总领吴渊。因吴渊是郑性之的儿子郑士昌力荐的。所以,唐璘怀疑郑性之“懦而多私,党庇奸庸”。但是,郑性之是唐璘的老师,并且唐璘是在郑性之的提拔下出任御史的。面对着恩师营私误国,唐璘以为国事至此,断然决定“不敢顾私”,秉笔弹劾!唐璘弹劾郑性之“妄庸误国”,“拔庸将为统帅,起赃吏守臣”,并揭露其子郑士昌“招权纳赂”。又奏议台臣李鸣复靠阿谀谄媚,受奸佞之臣郑性之、郑士昌父子等人扶植而步步高升。御史杜范也对这起升官丑政严厉抨击,结果反受打击,杜范因此被放逐。唐璘看到朝廷清浊不分,吏治无能,自己已无所作为,便一连上了七道奏疏,要求外放。唐璘的刚阿,受到了朝臣权贵的排挤,不久改授广西运判,继而改任嘉兴知府,再改任江东运判。

时边关江防紧张,朝庭设置察访使,遂诏命唐璘巡察建康、太平、池州、江西等四州。唐璘揭榜马前,咨所部以利害,又诫勉地方豪强团结水手、舟夫、芦丁,准备燎舟之具,人人奋起。然后选将统辖二州兵舟,向敌主示威,并传令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市)民众准备战具,以防采石之敌。同时,上奏朝廷拨钱二十万缗(每缗合一千文)以助江防,一时军声大振。敌寇见无机可乘,无奈退去。

忠孝两全显大爱

《宋史》评价唐璘“居官大节,则母教之助为多。”唐璘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以博爱的母性濡染着唐璘,以致他从小就好学上进,深解“忠孝廉耻”。其母在《古田县志?列女传》有多达九十八字的传记,这在古代惜墨如金的志书中是十分罕见的。

唐璘晚年荣升监察御史。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升官是十分高兴的事。但是,唐璘却愁眉锁眼,坐卧不安。当皇宫官员送来任命书时,他惶惶不敢接受。其母曰:“人言此官好,汝何得忧乎?”唐璘曰:“此官须为朝廷争是非,一拂上意或迕权贵,恐重为大人累,何得不忧?”母曰:“而第尽言,吾有儿兄在,勿忧。”唐璘这才拜谢母亲,接受了任命。次年,唐璘升太常寺少卿,成为朝廷要员。唐璘在他的母亲去世后,悲痛至极,“哀毁不食,久之疾革,卒。”

唐璘在其人生最后几年的宦海生涯中,犹关心民瘼,轻捐减税,不办“和籴”,使后方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同时屡次请年迈的理宗振作起来,毋妄在莒,徐图恢复,切不可妄自菲薄。唐璘是一位耿直、爱民、忧国的谏臣。《宋史》最后的评价是“唐璘者,亦可谓古之遗直”。


# 唐璘    {最后编辑时间:2018-03-23}

 相关内容
宁德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