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湿白扁豆


   夏季到来,人体易受湿邪侵袭。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健脾利湿。祖国医学认为,白扁豆性平,味甘。功效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养胃下气、补虚止泻。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胎动不安、酒醉呕吐等病症。《本草纲目》记载:“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
   白扁豆为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原产印度和爪哇,约在汉朝时引入我国。白扁豆干燥种子为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约8~12毫米,宽6~9毫米,厚4~7毫米,表面黄白色。我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于湖南、河南、安徽等地,广东、广西、辽宁等地也有出产。白扁豆因产地不同,名称也各异,如扁豆、蛾眉豆、羊眼豆、茶豆、藤豆、树豆、小刀豆、南豆、膨皮豆、沿篱豆、南扁豆等。选购时,白扁豆以平滑有光泽、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嚼之有豆腥气、颗粒饱满、色白者为佳。
   据测定,白扁豆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B,还含有蔗糖、棉子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物质。白扁豆营养丰富,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如梁代陶弘景称“其荚蒸食甚美”,明朝李时珍也曾说:“嫩时可充蔬食菜料,老则收子煮食。”
中医认为,白扁豆入脾胃二经,可用于防治脾虚湿停,体倦乏力,饮食日减,久泄不止及脾虚导致的妇人带下过多等症。
   现代医学实验发现,白扁豆对痢疾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证实了白扁豆的健脾止泻功能。白扁豆尚有消暑和中的作用。《药性辨疑》记载:“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蠲脓血,消水湿,治热泄。”对于夏秋季节易中暑的老年人,不但能防暑避暑,而且对于夏令暑湿内侵、饮食失调、脾胃失和而导致的呕吐、泄泻、痢疾、食欲不振、软弱无力、感冒等均有明显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凡患疟疾、寒热病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