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路怒症”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症状,它是一个新的代名词,用于阐述现代都市人,特别是“驾车族”在交通或驾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些不良情绪状态及心理反应的总合。
在马路上,随时可以看到一些车主因抢道、超车而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部分公交车司机因为长时间驾驶而脾气暴躁,为一些小事而大发雷霆。在私家车越来越多、交通状况愈发拥堵的状况下,“路怒症”频频困扰都市车主。当你“惹”上了路怒症,该怎么办呢?在此,39健康网特邀知名心理专家为我们解读“路怒症”!【心理IN词:路怒症】
专家简介:李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动力学流派,擅长婚姻情感、家庭治疗、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咨询及治疗、团体咨询,沙盘游戏治疗、催眠治疗等。
本文将以“路怒症”的症状表现为线索,诊脉“路怒症”呈现出的内在情绪状态,症状产生的原因以及心理调节的方法。
症状一:驾车时暴躁、易怒;频繁插道并道;驾车遇阻时缺乏观察和耐心,长时间不间断地按喇叭;不能礼让,粗言粗语,甚至与其他驾车人员发生言语或肢体的冲突。
■ 情绪状态:烦躁、愤怒
■ 心理成因
1. 压抑的释放和爆发。
都市人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为提升生活品质每天忙碌奔波,并且需要面对和处理许多不同种类的关系,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在领导、同事、客户、家庭等各种关系中为了保全利益,履行职责,顾全大局,往往为了实现目标而忽略了照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于是不良情绪慢慢积压,缺乏必要的释放途径,在驾车过程中,当个人脱离了工作和生活的场景,面对无利害关系的陌生人给自己带来不快人时,这种被压抑的情绪就会以爆发的方式释放出来。因此,平日看起来越彬彬有礼,越多使用压抑的人被“路怒症”影响时,情绪的强度就越高,与日常判若两人。
调节方法:
(1)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多与朋友交流和分享生活中的快乐或不快,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避免长期独自承担压抑的情绪情感。
(2)适当安排时间进行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比如:羽毛球、网球、健身操、游泳、武术等,排汗带给躯体的释放感可以有效帮助人们排解和调整被压抑的情绪。
(3)关心和体查自己的情绪状态,当心情特别不好时,改换行车方式,比如将自驾车改成打的,乘公交,主动为自己营造放松的心境。
(4)驾车过程中遇到不快时,关上车窗将自己的不满在车中大声喊出来,避免与其他驾驶员发生直接且剧烈的冲突,造成不良后果,不良的行为后果会强化不良的情绪状态,过于激烈的释放压抑会制造新的压抑。
(5)培养兴趣爱好,为自己建立多种释放情绪的渠道。
2. 自由和操控感的抑制。
车对于许多人来说是自由的象征,特别对于男性,驾车能极大满足其的驾驭感和操控感。城市拥挤的道路,堵塞的交通和难寻的停车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驾车的自由感和操控感。当自由、自主和操控感受到挑战,感觉被束缚、被围困时,人会不由得产生愤怒和烦躁的情绪。
调节方法:
做好面对堵车的充足准备,在车中为自己备好喜欢的音乐碟,心情烦躁时听听音乐缓解烦躁情绪。备好车载手机充电器,长时间堵车时,可以放心与家人和朋友聊天,分散注意力,缓解烦躁情绪。车中备些小零食、瓶装水等为车子营造温暖、舒适、轻松、自主、自在的氛围,学会体验当下的快乐。
症状二:一坐到车上就心慌、胸闷、出汗、甚至呼吸急促。
■ 情绪状态:焦虑
■ 心理成因
1. 不良驾车经验和情绪的强迫性重复体验。
某些人在驾车过程中曾遇到过车祸、碰撞、刮擦等事故,体验过强烈的愤怒、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待事故过去后一段时间,只要驾车上路,就会无法控制的回忆起经历过的事故,并体验到事故中相同的情绪,从而变得对驾车产生焦虑。
调节方法:
(1)改换交通方式一段时间,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和休息。
(2)对曾发生过的事故做告别。将事故的概况和自己在事故中体验到的情绪写在纸上,叠成纸飞机飞出去,或者撕碎扔到垃圾筒里;或者写好后把纸烧掉,并在心中与事故告别,借助一些仪式化的行为方式来调适内心,从而更好的面对现实。
(3)找人陪驾,在他人的陪同下,慢慢脱离不良情绪的困扰。
2. 焦虑情绪的迁移。
一些工作量过大,每天日程安排过满的人,总是担心事情做不完,担心计划不圆满,担心时间不够用,这样的人群容易将生活中的焦虑情绪迁移到驾车中来。因为赶路、驾车本身就容易诱发人内心的急促感和焦虑情绪。
调节方法:
(1)合理设定每天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多预留一些时间给交通,让自己有充足的可能来平静地面对和解决驾车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
(2)在工作和生活中,当事物超出自己的承担和解决能力时,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和支援。
(3)当驾车时感到胸闷、手抖等强烈的躯体感受时,靠路边停车,打开车窗做缓慢、均匀而深长的腹式深呼吸可有效缓解症状。
(4)生活上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5)饮食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事物,肉类和高蛋白摄入量过高,机体的分解代谢负担加重,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