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里淘金
这次成功,令李海国感慨良多。自己以前的经历,几乎就是失败史,可失败也会变成财富。想到这里,李海国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可否剑走偏锋,专门研究企业的失败案例。
李海国出生在大庆市。1997年,凭借父亲的关系,他进入油田钻井公司,当了一名临时工。但是,他并不甘于平谈,一有空,就刻苦读书。慢慢地,他与同事们越来越疏远。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个孤僻的、眼高乎低的人。
工作两年之后,由于一次生产事故,李海国被除名了。
2000年秋天,23岁的李海国带着3000元钱到了广州。他只有高中学历,没特殊技能,又干不了苦力活,要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李海国费尽周折,终于进入金恩那软件公司,当推销员,推销财务软件。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天天一大早就跑出去推销,晚上,才回到“十元店”住宿。
他不善言谈,又听不懂当地方言,销售成绩可想而知。当李海国陷入绝望之际,他碰到了一次好运气。家单位进行财务改革,痛快地购买了他推销的软件,他也顺利地拿到3000元提成。李海国很高兴,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不是做销售的料,这次成功纯属运气,长期干下去,不会有什么前途。
此后,他做过许多工作,都没 赚到什么钱,一直以失败告终。唯一的收获是,他提高了对市场的认知能力。
2002年春天,李海国进入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广告业务员。经过半年的观察,老板发现,李海国虽然学历不高,联系业务的成绩也不好,但是,他在市场、管理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分析问题头头是道,总有很好的创意。于是,老板打破常规,直接把李海国调进公司的策划部门,让他担任“助理市场策划师”,并给他定了 2500元的底薪。
由于李海国扎实肯干、经历丰富、脑子灵活,慢慢地,他的许多策划方案甚至超过了科班出身的“老手”。李海国的工资一涨再涨,达到了每月5000元。不久,广州一位靠房地产起家的大老板周先生,想投资一千多万元,同时开办10家名为“必胜麦肯鸡”的连锁店。
通过一番市场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周老板的想法后,李海国说:“‘必胜麦肯鸡’这个名字,既有必胜客,又有麦当劳和肯德基,没有特色,很没个性,这个名字将来会招来什么麻烦也说不定。特别是,在广州的繁华地带,洋快餐的连锁店比比皆是,用这样没有个性的名字去与强势的洋品牌竞争,很难赢得回头客。”
周老板听了李海国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
几天后,周老板通知李海国所在的广告公司,“必胜麦肯鸡”将按期营业,但将规模由十家减为一家。广告公司为此损失了大笔收入,老板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后,大发雷霆,不容李海国解释,立即解雇了他。
李海国消沉了好几天。一天晚上,他接到周老板的电话,周老板说:“对你被解雇的事情,我很内疚。我感觉‘必胜麦肯鸡’还是有些优点的,不试一下觉得不甘心。我先试一下,不行的话,我会再找你。”
周老板的话,给了李海国很大的鼓励。2003年11月,李海国办起了一个“海国市场咨询工作室”。
李海国曾经在广告公司接触到的一些客户,成为他最初的客户来源,周老板也为他介绍了几个客户。这些客户,一是看重了李海国确实有些能力;二是因为他的服务价格较低。
2004年4月,周老板的那家“必胜麦肯鸡”开业几个月后便倒闭了。此前,周老板请李海国做策划,准备另起炉灶,改招牌,改变经营方式。李海国为这个策划费了不少心血,最终拿出了一套方案。方案的核心有三点:第一,继续用“鸡”作主打;第二,名字叫“三少爷的鸡”,因为广州民间有“西关小姐,东山少爷”的说法,用这个名字能吸引上了年纪的广州市民,这个名字又与古龙小说《三少爷的剑》类似,年轻人也会感到有点意思;第三,店面风格古色古香,以“传统”、 “秘制”等主题,来吸引顾客。
2004年7月,首家“三少爷的鸡”一开业,便顾客盈门,平均每天毛收入在两万元以上,回头客也很多。周老板视李海国为“市场奇才”,除了付给他咨询费外,还给了他很高的奖励。周老板趁热打铁,着手开办了不少分店。
这次成功,令李海国感慨良多。自己以前的经历,几乎就是失败史,可失败也会变成财富。想到这里,李海国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可否剑走偏锋,专门研究企业的失败案例。
李海国把自己的工作室定位为“失败咨询室”,专门研究企业的失败行为,这种分析,对同类的其他公司很有参考价值。
2005年春节前后,“失败咨询室”走特色服务路线的效果开始显现,许多国际知名的公司,如美国的甲骨文软件公司、日本精工电子等,都纷纷光顾那里。
(摘自《涉世之初》2005年第12期)